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南市官田區官田國民小學

官田粼雉菱之戀.玩翻食農FARM素養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是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的心得,承接前任校長的實作精神,兩年內將食農教育向下深根、向上開展,扣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108新課綱精神,加入科技力與國際化視野,共譜全國首見「食農素養」(FARM素養)跨域課程,成為2.0版本,企圖以整全並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模組及評估方式,推動土地、教育、科技與生命結合的有效學習方案。

臺南官田是全台最大菱角產地,農藥濫用曾讓俗稱「菱角鳥」的水雉驟減剩不到50隻。官田國小堅信生活的土地是學習的最佳場域,親自動手做的學習能留下最深刻的記憶,因此帶領學生進行守護「粼雉菱」食農學園的行動,在光波粼粼的大圳埤塘中,以一顆無毒菱角、一隻水雉鳥串起全世界,打開教育新視野。



專案具體內容:

一、方案理念與架構

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21聯合國「國際果蔬年」、教育部12年國民基本教育、行政院農委會提出之食農教育概念架構及學習內容,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優勢,讓官田國小成為建構出全國首創「食農素養(Food and Agricultural Literacy)」並具體力行的學校。食農素養分為三個面向:「飲食健康與消費」(Food)、「農業生產與環境」(Agriculture)、「飲食生活與文化」(Reality Master),從中應對出六項主題:「農業生產與安全」、「農業與環境」、「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飲食文化」、「飲食習慣」,以及相關的學習內容,經由體驗學習的策略,再藉著學生的學習表現瞭解成效,期盼在每周一次的食農課程中促發興趣、產生學習遷移的效果。

我們以在地美學「食農素養」為主軸,猶如水雉鳥的身體,搭配「科技素養」和「國際素養」就如水雉鳥的雙翅,帶領了官田國小全校師生展翅翱翔,飛得又高又遠。因此國小一至六年級,每周至有一堂校訂食農課程,融入在地人文地景、科技和國際元素,例如一年級的「玩翻農場探險家」、二年級「健康飲食美食家」、三年級「綠色生態保育員」、四年級「友善環境守護者、五年級「E化官田科學家」、六年級「科技藍帶導航家」六套主題課。再由六個主題陸續發展出在地文化、幸福農場、創藝食農科技和小農外語的課程方案架構,憑藉紮實不懈的態度,建立官田國小跨領域永續食農的獨特品牌。

此外,透過全球孩童創意行動(Design For Change, DFC),讓系統性的課程與生活情境緊密連結,經由遊戲趣味化課程與教學方案。我們發現從學生角度出發很重要,以學定教,例如過程中,孩子對採收後直接可食的水果比較有感,「水果馬上可以吃,但蔬菜類大多需要烹煮調理,不能立即看見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因此在栽種規劃上除了搭配時令,也傾向以果物為主,增進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成就感,藉由學生學習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啟動學生觀察力、思考力、表達力、創造力、行動力,培養孩子因應時代「新食力」的核心素養,最終希望培育出「創造時代的影響者」,是官田國小教育的心願。

二、自創課程OSSED模組,樹立食農素養典範

食農領域博大精深,涵跨了各個學科,例如製作防治害蟲的益菌牽涉到比例問題,需要具備數學概念;融入物聯網智慧科技管理的溫室,讓孩子看見如何監控溫濕度,如何自動澆水,則是培養科技創新能力與接軌社會的啟發訓練。不過除了學科之外,我們更將生活教育、品格教育帶入食農素養的核心中,願孩子在農田、農務中的觀察、分享、實作、合作中獲得生命的養分與生活的省思,具備人文關懷的溫暖以及付出給予的能力。這些點點滴滴的素養目標,皆可在我們自創課程OSSED模組中實踐,讓食農素養不只是稱呼,更為可以落實的系統方法。

1.Observation 觀察發現:生活處處皆學問,奠基於真實生活情境的課程,孩子透過觀察,培養對周遭環境的關注,發現美好、發現問題,觸發學習動機。

2.Share分享共好:秉持分享共好的理念,鼓勵學生樂於將學習的過程、結果與心得,透過雲端平臺、其他多元的管道與同儕、家人、社區……分享,共享共好,激盪出更熾熱的學習火花。

3.Exploration探索創新:開放多元的學習場域是孩子探索、天馬行空想像力試煉的舞臺,鼓勵孩子大膽去想勇敢嘗試,啟動思考、創新的能力。

4.Experiment實證體驗:課程教學落實於真實生活場域中,孩子運用多元方式蒐集資料、記錄學習的歷程,透過驗證、實驗、體驗統整所學的知識、技能,涵養孩子實證態度。

5.Do實作力行:實踐從作中學,強調動手做的學習透過五感深化學習,並將學習所得身體力行於真實生活情境中。

6.Self-reflect自我省思:學生透過雲端平臺或是多元管道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省思、自我檢核與修正。

三、跨域教學實踐

我們以食農素養為核心基礎,縱橫發展、觸碰各領域和議題,希望兼顧教學與樂趣,穩健多元教學的風貌。因此將創意教學內容導入OSEEDS模組內,推出跨界的系列課程:「食農數學每週一思」、「食農英語創意發表」、「食農國語繪本創作」、「食農科學探究課程」、「食農藝術美學創新」、「食農科技智慧環控」、「食農在地水圳人文」。原來,數學可以玩料理、英語可以玩食譜、國語可以玩創作、科學可以玩探究、藝術也可以玩美學、科技也可以玩智慧,在地也可以玩水圳,學生藉此發現食農素養無所不在、融於每個學科之中,為孩子拼圖出食農教育的完整圖像。

例如,官田國小的學生從五年級開始,會跟著官田農會家政班學員體驗一學期一堂的烹飪課,課程中會學習如何將菱角入菜、製作菱角魚丸、月餅、菱角酥等,並且必須團隊合作做出謝師宴的豐富菜餚才能順利畢業。以往只要求烹飪,但在108課綱之後,教師將更多能力加入課程之中,例如使用國語文概念為菜色命名、設計菜單,以藝術概念設計桌牌和擺盤,藉數學概念分配做菜、出菜的時間等。在生活的真實情境之下,讓孩子們思考並運用以往所學知識,跟分科筆試的紙上作業相差甚遠。

四、社區網絡成為推動後盾,永續食農教育

推動食農教育所費不貲,「不能斷炊」絕對是重要的問題。除了政府補助之外,緊密的社區網絡連結也是我們重要的資源與後盾,例如,家長志工團可以幫忙環境清潔;由校友集資捐贈科技化溫室的設備費用;與官田樂齡學習中心合作,讓長者帶領學生製作米食、照顧作物、傳承土地精神與故事;與官田區農會搭配食育、農育的課程,與家政班合作烹飪課,都可以減省成本和人力;與四健會合作益生菌培養的實務課程、參訪學習,借力使力。

許多專家被我們「玩真的」所感動,紛紛貢獻自身專業與資源,因此在地的百大青農以、亞洲蔬菜中心退休的專家都成為我們農業實務的教學主力,孩子們真的非常幸運。開拓與連結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官田國小漸漸成為平台,讓更多有志於食農教育者有施展空間,為下一代貢獻己力。




成果與效益:

一、食農素養新導向:

學校首建的「食農素養」不僅指標成為質性與量化的評量方式,孩子不再受限於紙本成績,能從各項表現中獲得發展的機會和學習的回饋,同時也是教師驗證推動成效的依據。我們透過「國民小學教師推動食農教育核心素養指標建構」等數種調查,以三角交叉檢核技術多方驗證學生的素養學習,成果卓越;堆動後,校內新生入學人數亦大幅成長30%-40%,國英數等一般科目成績平均成長20%-30%,弱勢孩子的學習成長更高達54%,並於2019年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2020年獲得教育部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及校園食品輔導訪視績優學校,及2021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創新型A組。

二、教學場域新境界:

「多場域、多型態」是本校的特點之一,108年更打造全臺第一所科技食農學園,結合「智慧科技」興起,AI、IOT、大數據等,將「食農」與「智慧科技」相容,嘗試翻轉人類歷史最悠久的農業教育,開啟不同想像。以業界水準建置150坪溫室農場,運用App智慧環境管理農作,自動開闔的天窗和灑水設備,帶領學童認識都市農耕的示範和實踐,成為了校園內推動食農科技素養的新創與代表,實踐友善地球,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2021年國際果蔬節的期待。

三、課程教材新典範:

學生創作《菱角冠軍》等十套以上多譯繪本,成為學生學習歷程作品,也成為日後的課程教材;教師另編四套課程,附有中英日三語電子書,置於學校首頁,方便校內外教師使用教學及推廣,透過多元管道將官田在地特色行銷國際。

另攜手中央研究院,讓高年級學生利用電腦課或含、暑假實地探查、訪談、攝影、蒐集資料,運用社會學、科技學、地理學與地圖學等概念,把在地食農的故事寫進社區故事地圖協作平臺GIS中,可供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民眾,藉由平版手機或電腦上網搜尋,目前已開發15個點,未來將繼續訴說更多在地食農波光粼粼的故事。

四、銜接新擴域:

108課綱之後,我們將食農素養向下深根幼兒園的課程中,讓幼童照顧植物,同時訓練大小肌群的發展,還能銜接國小課程;也同時與官田國中合作交流,讓小中銜接縱橫無阻,更引進大學資源及與樂齡中心的合作,充分展現學習無疆界的資源整合。

也因我們的課程嚴謹多元,成果卓越,受到包括親子天下、國語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臺灣時報、中華日報、聯合報、今日新聞、人間福報、臺灣時報等,200則以上平面與網路媒體的報導;民視、公共電視、大愛電視、南天等,30則以上電視報導的肯定,力拚臺灣食農FARM素養之光。

五、共學、共好國際化

官田國小藉由食農國際教育融入各領域學科,提升食農外語、全球食農議題、食農文化課程學習及資訊科技運用能力等,目前已有13個國家的教師前來拜訪觀摩,也與日本恩納村中小學、美國友校進行學生互訪,厚實彼此課程特色與文化瞭解,引導學生以英語分享打開國際視野。師生在過程中除了認識不同國家食農文化、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在對外彰顯台灣的價值,達到多元文化的互動與欣賞,提升國際公民的意識與責任感。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在地典範轉移跨校推廣
至今已有數以萬計師生蒞臨本校參訪、聆聽和現場操作食農課程,另一方面,與學校合作的農民、研究員、公務員、商人、社區、農會、四健會、家政班成員,也經常透過各種方式交流和分享參與「粼雉菱」專案的收穫與感動。

二、國際交流:
除了每年定期與日本、美國友校交流之外,更於2018年受邀讓索羅群島等十三個國家代表前來本校取經,其中多為各國的食農教育計畫專家及相關單位中高階官員,相信我們以「小學校拚大外交」的精神和能量,已被國際關注。

三、網路媒體傳播:
善用數位科技與媒體,行銷官田國小「食農生活面面觀」,同時藉由GIS地圖協作平臺及網站行銷本專案成果,讓影響力無遠弗屆,供給紮實資訊給世界每一位對食農素養有興趣的對象。



相關連結:

食農教育跨界創新 台南官田國小連兩年獲獎
台灣100!官田國小連兩年入選 今年更獲特別獎最高肯定
台南文化局攜手官田國小成立「青少年流域電影社」體現點滴生活
官田國小投入水圳教育 電影社記錄故鄉
官田國小學生溫室種菇菇 享受自種自採自食趣味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