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陳忻岱 / 新北市北投國小教師

海好有你


教師往往是學生興趣探索的最佳觀察員,從興趣切入的學習最是有效。自從帶著學生參與台北海洋故事「大稻埕珍遊趣藍色公路」闖關活動後,發現學生對海洋議題相當有興趣,不過雖然台灣四面環海,卻對海很陌生。因此展開以聯合國SDGs14「Life Below Water」為主軸的課程,透過舉辦各式活動引發學生對海洋更深更廣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如何實踐愛海行動,藉由ICC國際淨灘行動體驗式學習,參加iEARN「Water is Life」與哥倫比亞、美國、澳洲等國家進行經驗交流。啟動學生的減塑生活,共同創造友善環境,再現海洋生機之行動力。同時,從課程活動中深掘孩子對大海的興趣,培養珍惜海洋的意識,喚醒海洋之子勇闖國際的心志,展現因為理解和關懷而能走向世界的勇氣與自信。

專案具體內容:

2004年教育部將海洋教育納入課綱主軸,2021年開始宣誓「向海致敬」。如果只是停在教室談海洋,對國小學生來說,海洋教育只會是螢幕上的畫面而已。國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尤其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更少有機會親自看海、吹吹海風。因此本專案以「體驗學習」為主軸,運用一個以上的領域知識技能,分析、理解、表達自己所學外,並能作出抉擇、採取即刻行動來創造正向價值。藉著實作行動,讓學生學習從日常生活中做對的選擇、創造友善環境的行為,建立環境永續的概念。因此以「喚起熱情」-「知海」-「親海」三階段,在社會科課程中帶領高年級學生像剛出生的小海龜,往大海的方向一起探索前進。


一、「喚起熱情」-海龜教我的「塑」:
五年級社會課的調查發現,學生嚮往接近海洋,對海洋生物相當有興趣,也充滿好奇,但多數學生少有與海互動的經驗,身邊也缺乏熟知海洋生態的師長或家人。因此「海好,有你」首部曲先透過海湧工作室海洋研究人員分享拯救台灣海龜的親身經歷,描述當下的不忍與心痛,並帶學生認識海龜,與了解海洋塑膠污染的嚴重性。接著帶學生創作海廢蝶古巴特DIY,用手作小物再次提醒他們,當浮球所連結的漁網淪落成海洋廢棄物-鬼網,就是海洋生物的頭號殺手,而塑膠製品浮球也會分解成為碎片或塑膠微粒,成為海洋中的毒藥。也帶學生思考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若成為海廢,將如何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認知到:如果不注意,我可能也是海廢製造者的一員。

二、「知海」-海洋台灣,世界夢:
台灣人愛吃海鮮,但也因為對海洋生態知識陌生,日常生活中很難意識到因為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環境汙染及外來種入侵,全球的海洋資源與海洋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地衰退。如果我們不努力加以遏止,再過不到40年,海底會面臨無魚可吃、無海鮮可捕的生態浩劫。此課程分成以下三個單元進行,告訴孩子們這時應該怎麼做,才能永續海洋資源,也永遠有好吃新鮮的漁產。

1、討海人體驗
首先完成臺灣人的特色漁港配對小任務,再透過戶外教學,舉辦野柳討海人小小漁夫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政府嚮應聯合國推動地質公園作為地景保育、在地參與,以及人與環境永續之理念,設立野柳地質公園。走訪時,引導學生認識野柳的地理環境,判別野柳的自然資源,進而理解人類如何利用環境創造經濟活動。我們也進入野柳漁村,以漁夫出海捕魚工作的始末為主軸,以小隊為單位,實地解析漁港密辛,體驗捕魚過程。學生也因為實際見到具有三層樓高、一個足球場寬的「底拖網」如何破壞海洋、滅絕珊瑚,而感到震撼!

2、舌尖上的海洋+鱻味挑戰
有了小小漁人的體驗之後,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能成為一個幫助海洋資源永續的消費者呢?曾身為中年背包客的我,與孩子分享在其他國家自助旅行所品嚐到的在地海鮮料理,引導全班分組完成舌尖上的海洋學習單。並應對海鮮選擇指南,帶領學生逛北投市場的海鮮攤販,認識市場中販賣的常見海鮮。並且舉辦鱻味料理親手煮的活動,讓學生練習自備容器買菜的方式,以分組的方式將買回來的魚料海鮮作成一道道香噴噴的海味辦桌,師生都吃得很滿足。

3、海洋背包客
認識海洋之後,我們也需要親近海洋。在這個階段,學生透過分工合作規劃一趟愛海之旅,藉由資料查詢、整理與分享瞭解了各國海洋文化休閒特色,許下一個勇闖國際,走向世界的夢想。其中有同學運用課堂所學,進行探勘、工作分配,合力規劃出「聽海塑苦」微夢想旅行,並投稿參加臺北市兒童月微夢想的旅行計劃徵選。投入徵選之餘,愛上海洋的他們,同時在校內舉辦小型海廢藝術創作展,以撿來的浮球、海玻璃做為素材,進行校園裝置藝術,更以漫畫故事的方式,呈現當前海洋危機及生物面臨的威脅,呼籲同學一起愛護海洋生態。

三、「親海」-海洋淨行式:
百年之前的漁人,看見的是生機勃勃、色彩萬千的豐富海洋生態,如果他穿越時空,來到現在的海域,一定大失所望,因為一眼望去,原本明亮活潑的魚群竟變成大大小小、無生命氣息的漂流海廢棄物。如何讓海洋與我們永續共生,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因此帶孩子前往以海菜和潛水採集技術著名的和平島進行淨灘活動。第一次淨灘的班級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不曾如此接近海洋,透過淨灘活動,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自己有能力做到的改變,並以倡議「海好有你減塑計劃」之友善環境、永續北投之行動。也在活動結束之後,特別鼓勵孩子在沙灘上跳浪,在安全的海域環境浮潛,依照自己的能力接受大海的擁抱。

事後,有些班級的學生響應世界暨國家海洋日,拍攝「為海乾杯,喝手搖杯用自己的環保杯」倡議活動,另有學生在學校舉辦西餐禮儀活動時,發現校方準備的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塑膠杯,因而廣邀六年級學生一起寫建議書,希望學校能減少一次性塑膠餐具的使用。

四、參加iEARN「 Water is Lif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roject
除了在地海洋關懷,也希望培養學生的海洋世界觀,因而帶學生與哥倫比亞、美國、印度、澳洲、法國等國家進行為期一學期的「Water is Life」主題式交流。學生因此有機會將之前所投入的海洋服務相關課程學習與經驗,分享給不同國家的同學,其中來自美國水晶湖St.Thomas School的學生對於臺灣的國小學生能到海邊進行ICC淨灘相當感佩,而法國指導員則對和平島的海女文化相當好奇。

除了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回饋,學生也需要針對各國主題,提出發問及反饋,也藉著在「喚起熱情」-「知海」-「親海」三階段中學習到的眾多海洋知識和豐富感受,學生所提出的看法和反饋深受來自澳洲與法國課程指導員的稱讚,這讓孩子們非常有成就感,笑容很滿足。

遇到澳洲發生森林大火時,學生也一起為澳洲祈福。一顆友善環境的心,不會始終停在海洋議題上,而能對各種環境狀況都懷抱悲憫與責任感。也因為有了與國際交流的正面經驗,學生自願代表參加2020國際教育交流暨專案式學習(PBL)線上成果發表會,以英文發表參賽,並榮獲了特優獎的殊榮。

五、外部資源連結
教師不是全能者,教育應該是一張密織的網,網起學生整全的知識體系。因此本課程與海湧工作室、環境友善種子公司、野柳社區發展協會、臺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北投菜市場、簡塑慢行、iEARN平台等皆有緊密合作關係,透過結合專業人士的共同帶領與分享,讓課程推動的觸角得以延伸,期許學習視野更加完整。也讓學生在國際交流平台上,有內涵也有自信對眾發言,並得到來自不同國家專業人士的第一線回饋。



成果與效益:

「喚起熱忱」、「知海」、「親海」三階段課程中,以「海洋生物」、「海洋文化」、「海洋環境」議題召喚不同特質與家庭背景的學生,在心中種下與海結緣的種子,埋下對海的基本情意。因為親海、愛海,最後孩子能與不同的國家的學生進行SDGs的實踐交流。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學習是有意義的,不但能與自己的土地連結,生了根,讓自己站得更穩,不再如此焦慮,更能有自信地與他國互動,向國際學習,並有反饋的想法能力。

某次淨灘回來,別班同學問我:「老師,淨灘好玩嗎?」我很誠實地回答:「不好玩,天氣不好。」不好玩學生還會想去嗎?「會啊,因為可以去淨灘就好!」淨灘活動、深入漁港、市場觀察等,都不是讓學生放空的「戶外活動」,而是真的有所教、有所學的「戶外教學」,縱使每一次都壓力很大,但當聽見學生的回饋,會知道這是對的事,必須持續。

孩子在課程中看見一個人的影響力也可以偉大,「我們人類在海洋丟了好多垃圾,造成許多海洋生物死亡,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減塑愛地球,只要有一個人開始做,接著就有許多人一起做。」也有學生們從漁民身上獲取愛與改變的勇氣,更發現習以為常的選擇帶來的環境傷害:「到野柳漁村體會到漁民的辛苦,因為他們要日夜巔倒工作,還有可能有生命安全,但他們還是愛這片海,用一生來守護野柳海域。這次的課程中,我看到了野柳的漁民相努力的把他們的文化與困難訴說給大家訴說給大家聽。漁民勇敢面對現實想去解決改變的難題也鼓勵了我,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不到的」、「我也很驚訝自己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無形之中傷害海洋生態,以後要有選擇的吃海鮮」、「淨灘活動讓我在未來的每一天都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少用塑膠製品。保護地球不讓環境污染的方法就是『源頭減量』,在日常生活中,去買東西或手搖杯時,我會自備環保吸管、杯子,也避免使過度包裝的產品。」

課程裡,設計了許多需要與人交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學生們因此發現:「北投市場的魚販十分有耐心的回答我們問題,讓我感受到臺灣人的人情味。組員們同心協力快速又有效率的煮海鮮料理,讓我學到團隊精神的重要,也讓我體會到媽媽煮飯的辛苦」、「淨灘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每個人認真撿垃圾的模樣,同心協力將一個又一個的塑膠垃圾裝進袋子中,即便豔陽高照也不喊苦,充分展現出團隊精神。」除了社會服務以外,成果展現更是拉拔孩子成長、凝聚學習共識的重要助力:「很多的經驗是我前所未有的,最難忘的是進行iEARN計劃,一起規劃、一起練膽量發表,雖然很辛苦,但這些是難忘的回憶」、「在iEARN計劃中終於可以展現自己的英文才能和外國的學生交流。」

古人將浩瀚學問視作廣闊大海,學海無涯,為勤是岸,然而面對真正的遼闊大海時,海風徐徐,空氣中的鹹味,腳邊的蝦蟹,學生的心不知不覺被大自然拓寬了。藉著知識、藉著親近大海,孩子已從最初的渺小自己,漸漸長出心中的壯闊。



影響力與擴散性:

目前海有好你的專案裡,鱻味挑戰的課程計劃已納入教育部海洋教育的教案分享,整個專案也被收錄在臺北市教育局的海洋教育網頁中,提供師生和民眾參考,其中微夢想旅行計劃亦被臺北市教育局邀請分享。此外,我 也在臉書社團「Fun學社會趣」張貼教學心得並和其他教師交流,更榮獲國語日報的採訪報導,擴散專案的影響力與觸及率。


相關連結:

前往三處淨灘 北市北投學童聽海塑苦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