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走進校園,川堂的白色油漆已經斑駁,護貝紙做的指示牌五顏六色指向不同教室,讓人眼花撩亂。進入學生餐廳,老舊的桌椅和天花板吊扇看起來灰撲撲的。更不用說萬年不變的司令台,每個人都經歷過升旗時間罰站的時光。這是台灣學生的共同記憶,即使畢業後懷念校園,很少人會用「美」來形容自己的母校。畢竟當升學主義成為最高指導原則,校園的美感和空間利用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台灣設計研究院有不同的主張,認為學生就是教育現場的「使用者」,以提升校園美感為核心,進行一系列校園改造。川堂兩側不再是壁報和宣導,用活潑的插圖來迎接每個人。統一指示牌的色調和字體,第一次拜訪的人不再茫然。學生餐廳則大膽採用純白木質調,不擔心弄髒,因為學生反而更在乎空間清潔。就連司令台都變成一個大帳篷,背牆設計成攀岩空間,不說還以為來到夏令營。

為什麼如此在意校園美感?團隊說學生待在學校時間每天超過八小時,孩子對環境的感覺其實很敏銳,美的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就從生活的小細節開始。

專案具體內容:

一、減法美學 翻轉空間想像

台灣設計研究院盤點校園環境十大問題發現,普遍存在、色彩計畫混亂、管線老舊凌亂和缺乏收納空間等問題,因此從設計指標、空間改建到管線整理,把「減法美學」運用在學習場域。將不符使用需求的傳統校園空間,成為多功能的使用場所。舉例來說,司令台活化為共融場域、半室外的中廊空間變成具展示與活動的趣味空間、必經動線的川堂成為大家聚集的所在。

從生活環境的美感切入,解決校園舊有設施在使用及視覺上的不便與不美觀,賦予環境新的美感細節。營造優化校園生活場域的同時,還能建立新的使用行為,激發學習的興趣,為美感環境加值。更重要的是,改造過程讓全校師生都能參與設計,一起油漆、木作和電工,共同創造出更有創意活力的校園。

二、建立共創機制 導入4D流程

計畫範圍除了身體感知的空間外,還包括視覺美感,建立共創機制成為團隊重要的執行策略。由跨領域委員組成指導顧問團、學校教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與執行改造的設計團隊三方展開合作。
透過設計思考擬定4D流程的設計方法:

1. 發現問題階段(Discover):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徵選學校,透過學校師生自主發現問題並進行初步提案,透過跨領域委員實地現勘完成初步改造標的與方向的評估。
2. 定義問題階段(Define):導入設計團隊進行三方溝通,透過密集的討論、提案、檢驗、論證、再檢驗、再論證之過程,釐清並確認改造的標的與問題。
3. 評估解決方法(Develop):發現問題與定義問題後,設計團隊根據顧問團意見與校方反饋進行提案,並反覆驗證、修改,直到找出最適切之設計解決方案。
4. 執行解決方法(Deliver):執行改造的設計團隊按最終的改造方案進行施作,並發表成果。

三、年輕人出力 用設計改造社會

使教育現場成為校園美學運動的示範場域,除最核心的使用者-學生,享受計畫成果所帶來的效益外,在教育現場的校長、老師和行政人員,透過參與計畫的過程,將設計洞察與設計思考內化成自我思維,這個內化的改變成為未來在校務、課程或環境等不同的議題上,建構體制內改變的基礎。

此外,由於台灣現行法規針對巨額經費支出的計畫,以「防止弊案」及「最低價格標」的思維為設定較高門檻限制,使許多年輕有理想的設計團隊沒有相應的人力與資源參與具公共議題計畫,導致公務機關美學思維的停滯。此計畫讓年輕的設計人才有機會發揮專業和熱情,深入參與改造社會。從上述學童的效益、教育系統的思維轉變以及民間設計團隊與公部門之間的共創成果,能明顯感受到設計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從而促成美學復興運動。



成果與效益:

本計畫已執行2年、改造34校,其改造標的與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種:

一、再造空間屬性,突破傳統學習場域的框架
少子化的社會型態造成校園校舍過剩、空間閒置的問題。部分校園空間開放社區活動使用。當使用功能改變時,空間亦應進行調整。如豐東國中角力館,轉型為校園多元展演中心,白天作為展演和課程,晚上及假日則為社區課程的教學,成為凝聚師生、家長和社區居民情感的多功能場所。

二、整合硬體設施,提升校園整體性及一致性美感
從生活環境的美感切入,解決校園舊有設施在使用及視覺上的不便與不美觀。年久失能的指標系統轉換成符合學校精神或特色的全新識別系統。例:雜亂管線,透過系統化的整理與標示,提升整體環境的美感。

三、優化使用機能,引導師生生活習慣與使用行為
優化校園生活場域,建立新的習慣與使用行為,為美感環境加值。昏暗的學生餐廳蛻變成明亮且具複合功能的環境、零亂的資源回收桶及掃具經過使用行為分析後呈現整潔且便利收納的樣貌。環境的改變,引發師生在行為上的改變,以符合新氣象的氛圍。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2019年執行期間,共收到172所學校申請,最後選出9所學校、7組設計團隊參與,至今共影響老師及學生近8,000人;2020年的改造計畫,報名參加改造的學校成長1.5倍。

二、2019的校園美感改造成果,令台灣各界驚艷、獲得許多知名媒體如shopping design、la vie、親子天下…等進行深度報導,另有跨海來訪的中國著名網路媒體一条。

三、本計畫具有回饋社會、為教育貢獻之重大意義,2020年的改造計畫獲得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協助與鼓勵更多室內、空間或建築設計人士投入參與改造。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