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芝山國小

筷藝生活


筷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具,吃飯時使用筷子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但你知道嗎?一雙看似簡單的筷子,其實蘊藏了許多的故事。而且中國人使用筷子更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最早可追溯到4千年前,據傳大禹是歷史上第一個用筷子的人。

芝山國小在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的「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教學」實驗工作坊課程中,特別讓小朋友學習DIY自己動手做筷子,經由認識筷子、製作筷子,學習到中國老祖宗的智慧,並延伸學習面向,認識木頭的種類,並探索台灣山林樣貌的「筷藝生活」。

「筷子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從出土的古箸文物中就可以發現,除了一般家裡飲食需求的『食箸』,還有以黑檀木、黃楊木等高級木材製成,展現精湛雕花工藝,送婚喪喜慶餽贈專用的『禮箸』等。」老師溫姿寧在課堂上向小朋友介紹筷子的傳統禁忌、歷史由來的故事。

其實中國最早的筷子都是圓頭圓尾、兩枝平行的設計,後來才發展成圓頭方尾的造型;而頭圓尾方的獨特設計,也符合「天圓地方」的觀念。「當我們手中拿著一雙筷子,也象徵了天地陰陽都在手指掌握之中。而方形筷尾不只在餐桌上不易滾動,還因為表面平整,更適合在筷子上做設計與繪圖。我們從生活食具中可以窺見到古人的巧思,也是小朋友動手製作、設計筷子時應該注意的部分。」

腦力激盪,設計好玩的筷子遊戲
芝山國小五年級的3位導師與6位科任老師,以一週的時間讓60多位學生學習筷子的各種知識,包括介紹筷子的文化、認識森林與木材、物理槓桿原理、工法順序、設計美學等。透過工藝操作的過程,讓孩子們通曉如何將一雙普通的筷子,製作包裝成精美的禮品、如何透過以筷子為主題的詩詞,抒發心中的情感。

老師梁維雅指出:「這次的主題式教學結合了國語、數學、歷史社會、物理自然、工藝家政、美術課美學包裝等跨領域內容,不但讓孩子們寫詩創作,更讓他們從繪圖到製作筷子,全部自己設計、製作及包裝,讓孩子們展現多元、不一樣的創意,發掘各種興趣。」

老師們並特別安排暖身活動,在課程前一週的營養午餐期間,規定孩子們只能拿筷子吃午餐,不准用湯匙。「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利用筷子設計出好玩的遊戲,像是用筷子比賽夾糖果,想想看生活中還有什麼工具的原理與筷子很像?如何學會正確的筷子拿法?」

打破課表的教學方式深受喜愛
這週主題式教學課程的重點,在於讓每個孩子製作、設計屬於自己的筷子。每班有10組木工的材料工具,所以也照樣分為10組,並將手腳比較靈活的與不靈活的平均分配在一組,讓每組的能力差不多均等。梁維雅指出:「合作讓力量更強大,競爭又讓彼此突飛猛進,這套『既合作又競爭』的模式也讓學習變得更加快速。」

小朋友剛開始必須先學會調整刨刀,才能均勻的刨製木頭,做成筷子。當木工指導老師解說完畢,孩子們開始專注的動手做自己的筷子。梁維雅說「從他們製作筷子的過程,還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個性、興趣與專長。」

梁維雅表示,有些比較靈光的小朋友很快就能刨製好木頭,有些人還在調整刨刀的位置。「剛開始大家還有些混亂,但後來有些孩子找到使用的方法與技巧,還會主動教導比較不會操作的小朋友使用刨製的小撇步。」

「我發現做木工很不容易,原本以為做筷子只要用刀刨一刨就好了,結果花了一個下午。」林璟任同學表示:「不過我很喜歡這種打破課表的上課方式,真希望能夠再上一次。」

自然課老師在製作筷子前,已經先教導小朋友認識胡桃木、栓木、黃檜木3種木頭的特性與材質,許多小朋友選擇栓木來做筷子,也有不少人挑選質地最好的黃檜木,而檜木散發出的自然氣味還可以驅除蚊蟲。

黃颽倫同學透露,其實胡桃木比較難刨,栓木最容易,黃檜木則介於中間。「刨木時要一氣呵成,這樣刨出來的木頭長度、大小才會一致。」他表示,使用刨刀、沙紙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需要經歷很多苦工。

在整個主題式教學的課程當中,大部分的小朋友認為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寫詩,因為他們必需在極短的時間內,啟發創作靈感,用簡單的文字形容筷子並表達出情感,寫出屬於自己的詩作,對於11、12歲的孩子來說,確實不太容易。
這次是芝山國小第四屆「詩的工作坊」,特別結合筷子的主題,將3個班級集體上課,打破以往會為不同特質的班級,以多種創作方法量身訂做寫作課程的模式,讓小朋友可以不受限制,突破傳統思惟,創造新的火花。

學生邀請家長參加成果展
發表會當天看到孩子們的成果展後,家長張小姐開心表示:「這個主題課程太讚啦!在原來的詩歌特色課程,又跨領域整合國語、美勞、音樂、健康等課程。老師們的協同教學讓課程更深化,學生們則學到了帶得走的能力。」家長楊先生則說:「感謝學校安排這麼棒的活動,讓小朋友們能教學相長,也讓家長們一起互相學習。」

黃宇軒同學笑著說:「我學到很多關於筷子的知識,以後家人要用筷子,我就可以教他們了。」陳皓勻同學也表示:「這星期雖然很累但很充實,不但讓我知道製作筷子的方式,還有做筷子的辛苦。非常感謝指導的老師們。」

真正的學習是「發現問題找答案」,教育不是後照鏡,而是探照鏡,大人不需要為孩子規劃未來的事,而是提供開放的空間及世界觀的學習。梁維雅說:「老師要做的,並非替學生包山包海,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擁有自學的能力。」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