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和城市探索家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走踏社區,成為城市的探索家!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芳和實驗中學,地理環境特殊,周邊除了工商大樓和住宅,還有生命禮儀行業。有感學生對校園周遭環境陌生,團隊特別規劃「社區探索」課程,帶領學生運用資訊工具和閱讀文本來理解社區歷史脈絡。2019年進行繪製社區地圖、社區桌遊和提出社區改造方案的三階段課程,在真實情境中探索學習任務,也為社區帶來實質改變。

今年專題課程從社區延伸至「城市永續」,讓學生認識生活城市的同時,也學習社會學家及自然學家的觀察角度。學生不僅要認識城市相關議題,也必須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舉例來說,七年級觀察城市使用訪談法,搭配質性方法整理資料;八年級則使用實驗法,透過實驗蒐集資料,並進行量化整理。團隊期待大家能對周遭事物產生興趣,保持好奇心,成為城市探索家及行動家。

探索城市 從日常生活出發

從七年級的人權議題到八年級的綠建築,教師團隊設計課程扣緊城市永續相關議題,培養探索能力。盤整自然與社會領綱後,發現探究流程相似,分別是「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及「表達分享」四大能力。因此針對四項能力進行規劃,讓學生透過不同主題研究與行動方案,學習更多元的知識。

  1. 七年級的人權課

    • 以人為本探討人權議題,從世界人權重大案件逐漸縮小範圍,最後回到台北市的社會現況。第一學期以人權受迫害的照片作為開場,帶領學生認識兒童、性別、種族和難民事件,搜集整理資料並付出實際行動。經過討論後,參加國際特赦組織辦理的「寫信馬拉松」活動,透過一人一信的方式聲援需要幫助的對象。
    • 第二學期透過沉浸式遊戲,回望台灣人權發展脈絡。活動地點包含六張犁看守所、景美人權園區和馬場町等。不僅深入歷史場景,亦安排參加「人權台灣─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了解台灣民主化發展歷程。有了基本認識後,開始訪談家中長輩經驗,保留獨一無二的島嶼記憶。
    • 第三學期回到臺北市弱勢族群的人權探究,以街友、年長者和身障者等作為主題,思考理想城市的必要條件。探究過程難免有挫折,這也成為學生反思行動的動力。
  2. 八年級學綠建築

    • 科學探究從封閉到開放,從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到自主思考。雖然主題是綠建築,但第一學期先讓學生觀察描繪瓜子,學會怎麼寫科學筆記。接著進行黑白屋頂升溫實驗,將測量的資料與預先假設做比較,學到「論證與建模」。
    • 第二學期進入重頭戲,觀察台北市面臨的環境永續挑戰。透過濾水器實驗和校園綠建築指標檢視,認識綠建築各項指標內容,培養「規劃與研究」能力,進而發想台北綠建築相關問題。
    • 第三學期的小組任務是實地調查訪問和實驗數據搜集,然而進行五週便因疫情停課。學生採取彈性措施,透過線上搜尋可信資料來加強論點,實地訪問則改由電話訪問,無形中學到隨機應變解決問題。

主題學習 展開全新的視角

團隊之所以開發專題課程,目的是透過主題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小組合作及專題研究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和規劃行動的能力。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一開始由老師搭鷹架,逐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規劃方案,實地執行任務。實際運作後,學生光是主題選定就花了不少時間,加上小組成員溝通協調,發現實地走訪更需要精準的規畫期程。

事實上,每個小組進行都不順利,但在反覆受挫後依然完成任務。不少學生表示很喜歡這樣自由的課程,覺得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有學生感受到「走出教室觀察,更能發現問題所在」。也許一堂課不能真正解決社區和城市問題,卻能讓學生展開全新的視角,更願意創新探索。從討論規劃到實際走訪,這些自主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都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歷程。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