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中市溪尾國民小學

老烏溪.新筏現


一所位在烏溪河畔的學校,一群以愛為名的偏鄉擺渡人,一場在地創新的夢想實踐——「老烏溪.新筏現」,溪尾,We sail!

溪尾國小是台中市最南邊的學校,位處台中烏日、彰化芬園與南投草屯交界,烏溪是當地的母親河。然而過去烏溪氾濫,高高的河堤帶來安全感也形成隔閡,使孩子們離烏溪很近也很遠。為了突破城鄉差距,傳承河流文化與創造社區學習,讓孩子們自信地坐上竹筏,團隊開發在地創意課程「老烏溪,新筏現」。運用教師協同教學及學生混齡學習機制,打造烏溪四部曲,旨在培養自信有愛的小小擺渡人。


專案具體內容:

一、烏溪四部曲 譜出家鄉之愛

1.首部曲「重返溪尾寮」:
以家鄉認同出發,關懷在地文化。透過認識家鄉的橋、在堤防跑馬拉松和到烏溪抓蝦等活動,讓孩子更親近這塊土地。以「家鄉的橋」單元為例,由於台中溪尾地理位置特殊,早期的交通不便,形成許多當地特色,橋樑即是其一。此單元便介紹早年竹筏擺渡和牛車過河的交通歷史。為了連結現在的生活環境,向學生拋出問題:目前溪尾國小到西南派出所最近的距離就是溪尾大橋,萬一大橋不通,那麼從國小到溪南派出所最短距離和最短時間路線會是什麼呢?促使學生使用工具,結合日常生活的經驗找出答案。讓他們明白,看似遙遠的交通歷史,其實就在生活之中。

2.二部曲「奇幻水旅程」:
讓孩子關心環境守護及生態永續,就從認識溪尾的母親河「烏溪」出發。先認識烏溪的擺渡文化由來,再踏查社區文化景點,並邀請在地文學作家分享童年往事,引起學習興趣。藉由烏溪的歷史和生態,進一步教導河流上中下游的概念和台灣河川特色,突破過去死背課本知識的學習形式。介紹烏溪植物亦是重頭戲之一,由老師列出當地常見的植物進行講解,帶領學生玩「植物賓果」和「植物對對碰」,透過刺激的搶答遊戲學到生態知識。

3.三部曲「擺渡新筏現」:
既然擺渡是烏溪的文化指標,那麼動手製作竹橋和竹筏應該是小小烏溪人的必備手藝。與社區達人合作,帶領孩子仿造先人的環保智慧,將材料綁成一段一段的竹橋架構,並帶到烏溪現場進行竹橋搭建,完成後還要上去試走。當然,有了一系列與水親近的活動,也必須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規劃「危險水域的特徵與辨識」單元,介紹溪流中危險流域的特徵,利用水族箱模擬實際現場翻滾流的現象。讓孩子未來參與課程及戶外水域活動時,能正確判斷溪流
的危險區域,並確保安全。

4.四部曲「溪尾國際通」:
「上了這麼多課,最想了解家鄉哪個部分?」老師提問,讓大家多元發表。學生選定研究主題後進行採訪,受訪者包括當地志工、業者和耆老,藉由口述歷史深入探究在地故事,亦透過此堂課學習設定題目、訪綱和訪談記錄整理。有趣的是,學生不只化身小記者,還要學會導覽在地景點。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景點,低年級畫出景點特色,並寫出中文導覽稿;中高年級則撰寫英文介紹稿,將家鄉的美傳播出去。

二、克服少子化 混齡小社會

溪尾國小全校學生38人,缺乏同儕互動,間接使學生的學習動能受到影響。教師團隊將計就計,乾脆採取部分混齡課程,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分組合作,於實境課程完成任務與挑戰。在混齡的教室中,孩子必須提早適應生活技能及與他人相處,不分年齡學習互相照顧和彼此尊重,如同一個小型社會。實行後,發現學生能以更寬廣的視野去接納不同的人,老師也能用多元角度看待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腦力激盪 研發創新教學

混齡教學說來簡單,但對於教師團隊而言,橫跨一到六年級的混齡課程相當龐大,不啻為一項艱鉅任務。因此,團隊先進行備課會議,依照老師專長課程分工,再合作協同教學,滾動設計成出完整課程。研發過程中,團隊發展各項腦力激盪法:

1.聚焦式提問法:先設定討論目標,接著提出觸發式問題,每個提問聚焦要解決的問題。
2.沉默式思考法:發想時不說話,在不受干擾自由奔放的思維中去思考,然後將想法寫在紙卡上,紙卡無限制數量。
3.撲克牌發表法:輪流丟出紙卡發表,發表後將想法雷同的紙卡集結成一類。
4.九宮格歸納法:將分類後的答案組合排列成九宮格表格,建構課程發展地圖。

正式上場前,教師們已經互相學習挑戰了一輪。到了教學現場,不管學生是同質或異質分組,皆能因應不同狀況給予指導。

四、教室如家庭 小組合作一起學

1.異質分組:依照課程特性,將學生進行低中高混齡分組。年紀小的有實際模仿對象,年級大的在教導過程中,逐步修正及增強自己學過的知識。以「面對家鄉交通困境」主題為例,任務是「若溪尾大橋不通了,我們怎麼找出另一條最佳路線?」此時會使用電腦的大孩子進入地圖搜尋,指導學弟妹如何看地圖,一起討論最佳路線,最後讓年紀小的上台發表,學長姐則從旁指導。

2.同質分組:教材難易度不同,依學生能力設定目標,相同能力的學生一起完成任務。以「看見家鄉」主題為例,使用空拍機紀錄,需要能力較好的學生;在小小劇場中,則讓低年級用演戲的方式記錄家鄉。雖然任務有別,卻能一起達到共同學習目標。



成果與效益:

一、提高學習熱忱
1.基本學力提升:106年度起連續三年全校學生施測通過率達98%,進步率達100%。
2.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踴躍參加學校活動,課後照顧參加率100%、週六精進班參加率84%、夏日樂學參加率100%。
3.體能大躍進:106學年度體適能四項檢測指標均達中等以上學生百分比16.7%;107學年度提升至69.23%。

二、學習成果亮眼
1.走出國際:「大手攜小手」的大專院校結合國小學習模式,受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肯定,於
108年在維吉尼亞大學論文發表會播映推薦。
2.榮耀全國:學生作品「溪尾的奇幻旅程」在成功大學播出
教育部臺灣女孩日微電影暨說故事榮獲國小組第二名
3.在地發光:臺中市108年師生直笛比賽三重奏組第三名
臺中市108年南七區語文競賽國語朗讀第四名
臺中市108學年度英語說故事丁組第四名

三、教師表現卓越
1.教師投入:校內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研習參加率85%,臺中市教學卓越獎參加率100%,教卓工作坊參加率100%。
2.教師學術表現:具碩士學位之教師9位,研究所進修中2位,進修人數超過84%。
3.教師專業發展:通過臺中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評鑑人員認證6位。
4.教師專業社群:英語社群英檢參加率75%,通過率超過66%。
5.教師著作:108學年度教師教案彙整成冊,特色課程教案共26份;校刊《溪尾教室天寬地廣》及《看見家鄉,看見愛》;創作英語讀者劇場劇本《『溪』遊記》。
6.教師得獎紀錄: 微電影競賽評審推薦獎
臺中市 107 年教育盃滾球比賽女子組第三名
臺中市 107 年語文競賽市賽閩南語朗讀教師組第四名
臺中市 108 年師生直笛比賽直笛獨奏教師組第三名
臺中市 108 年南七區語文競賽國語演說教師組第三名、閩南語演說教師組第三名、 國語朗讀教師組第四名
108年夏日樂學計畫創意影片暨照片說故事徵選競賽創意影片組佳作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學生人數增加:一年內轉入率高達80%。108年度學生轉入激增,短短一年全校學生數由21人增加到38人,109年持續增加。

二、國際學伴交流:連續兩年通過臺灣大學國際學伴計畫,透過視訊與國際接軌。

三、師生共作花燈作品:「溪藝趴趴走,竹筏過烏溪」榮獲2020臺灣燈會全國花燈競賽 親子組「優等」。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