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宜蘭縣育英國民小學

蘭陽山海稻香的呼喚—猴猴孩子的心旅行


宜蘭縣育英國小位於蘇澳鎮,有宜蘭海洋之心的美譽,為因應12年國教課綱,校長鼓勵教師團隊啟動創新教學,成立學校戶外教育課程工作坊,教師們共同發想規劃,「蘭陽山海稻香的呼喚—猴猴孩子的心旅行」的校訂課程因此成形。結合了海洋教育、食米教育與山野教育,讓孩子體會到處處可學習、人人可為師的學習精神。

以各種探索體驗開發孩子的潛能,培育「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素養,並在各種挑戰中與同儕彼此學習激勵,互相照顧也互相欣賞,提升察覺與反省的能力。另外也增進孩子對家鄉的人文歷史、山海生態、農漁發展與文化風俗的認識,親自建立與土地連結的情感記憶。上述兩相結合、內外兼具,讓擁有各種天賦的孩子都有發揮的機會。


專案具體內容:

本專案以龍德與頂寮舊名「猴猴」為主題,結合海洋、食米、山野教育,開發以戶外教育為主軸的校訂課程「蘭陽山海稻香的呼喚—猴猴孩子的心旅行」。猴猴族,為噶瑪蘭族三十六社之一,我們隨著猴猴族的遷移歷史與航海、捕漁、狩獵的生活背景為基礎路線,均以「探索→術語引介→概念應用」的教學步驟,帶領全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三大主題的校訂課程:60節課的「龜山島、新城溪、澳仔角、南方澳」猴猴孩子親海旅行;33節課的「猴猴種稻童慶豐收」猴猴孩子尋稻香旅行;56節課的「古道、山莊、山野遊蹤」猴猴孩子向山致敬旅行,帶著孩子一起用心去探索、勇敢去冒險。

一、海洋教育:「龜山島、新城溪、澳仔角、南方澳」猴猴孩子親海旅行

我們以猴猴族的遷移歷史與航海、捕漁並兼營狩獵等生活背景,以烏石港、龜山島、冬山河、利澤老街與海灘、清水大閘門、頂寮生態公園、新城溪、大坑罟、澳仔角、南方澳、大鯖魚夢工廠、溪和水產等場域,形塑海洋戶外教育教室,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海洋教育情境,希望孩子能藉此認識並關懷「守護海岸」、「食魚教育」和「減塑行動」的主題,並依此發展下述五項單元:

1.單元一,「五十二甲、冬山河、奇力簡、大閘門」鐵馬親水:
帶領孩子沿著五十二甲濕地的自行車道觀察生態,再到冬山河親水公園划龍舟,再到奇力簡老街巡禮,沿著冬山河自行車道到達清水大閘門觀察河口生態,到利澤海邊觀察突堤效應與海灘生態。

2.單元二,「新城溪、大坑罟、澳仔角」鐵馬海岸巡禮:
帶領孩子們沿著新城溪南岸的自行車道去澳仔角,實際踏查新城溪,新城溪口以北為頂寮濕地、以南則是無尾港濕地,探訪無尾港溼地生態,最後要去澳仔角觀察海灘生態與趴浪。

3.單元三,「內埤仔、媽祖廟、豆腐岬、大鯖魚」南風澳討海:
以南方澳作為戶外教育教室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孩子了解南方澳漁業發展的歷史,體驗漁村文化。在豆腐岬讓孩子乘著獨木舟或sup在大海上遨遊親近海洋,到大鯖魚夢工廠參觀,培養學生從事海洋活動的興趣,促進海洋生態保育與漁業平衡發展。

4.單元四,「石港春帆、浪花龜山」船遊龜山島:
讓孩子們搭船登島實際踏查龜山島的生態,而烏石港的發展歷史是先民開發宜蘭的史蹟,後因烏石漁港的興建造成突堤效應,演變為外澳沙灘衝浪的興起與頭城海水浴場的沒落,更是重要的環境議題,讓孩子在這裡淨灘維護海灘生態,淨灘後讓孩子們親海體驗趴浪。

5.單元五,「林投、沙丘、舊頂寮、溪和水產」猴猴孩子守護海岸:
以頂寮生態公園作為教學場域,指導孩子們栽種林投實際進行堆砂籬、防風籬搭建工程,並進行沙灘生物採集教學與實作,由老師和家長帶著孩子們來挖蛤仔與螃蟹。讓孩子們能從小了解家鄉附近之海岸保安林的重要功能。指導孩子淨灘,藉由孩子的手把頂寮海邊的垃圾清除殆盡,減少垃圾救救海洋動物。最後也到溪和水產參觀,培養學生從事海洋活動的興趣,促進海洋生態保育與漁業平衡發展。

二、食米教育:「猴猴種稻童慶豐收」猴猴孩子的尋稻香輕旅行

我們在孩子吃午飯的過程中,發現他們並不珍惜米飯,然而身處猴猴的龍德里,80%以上面積為稻田,是盛產米的故鄉,因此希望透過以戶外教育結合鄉土教育與食米教育,增進孩子對家鄉的人文歷史、自然生態、食米教育的認識,進而思考土地與生活的連結,培養愛惜農食的情操,瞭解「心即是田」稻米不只是稻米,更如孕育公民素養的一株秧苗,在孩子心裡深耕萌芽。因而發展出下述五項單元,教導孩子保衛珍惜我們的故鄉,蘭陽平原。

1.單元一,「站媽、自然田、神祕海灘」:
以自然農法下田種植稻米,中午在圳溝旁泡腳吃便當,體驗農夫的辛苦與快意時刻;探訪清同治13年羅大春帥軍闢建的古道所在地,觀音海岸與神秘海灘,再到一米特觀光工廠瞭解米食的製作與各項米食研發的應用方式。

2.單元二,「合鴨米、一米特、米苔目」:
體驗踩泥親手插秧苗,了解讓鴨、稻在田間互利共存的「合鴨米」自然農法,也觀察從稻穀、粗糠、糙米到白米的過程,並進行DIY米苔目的美食體驗。

3.單元三,「猴猴童慶稻豐收」之猴猴孩子割稻包粽:
經由老農指導孩子手握鐮刀、彎腰緊握稻株方式收割,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實作收割的歷程,反思農業的辛苦與不容易。並將辛苦收割的稻米,進行包粽子的體驗,由社區婆婆指導包出一顆顆香噴噴的粽子,藉此培養對家鄉、米鄉的認同情感。

4.單元四,「三奇、珍珠、草仔粿」猴猴稻間鐵馬:
騎乘自行車欣賞稻田與農村的風光,並由社區阿姨指導DIY草仔粿,並參訪「稻草工藝館」讓孩子們了解稻子收割後稻草的用途,並製做一個專屬的小稻草人帶回家。

5.單元五,「溪和水產、虎牌米粉、傳藝中心」之猴猴濱海鐵馬:
騎著腳踏車參訪企業,認識漁業文化,並再騎到觀光工廠瞭解米粉製做的古法,還進行米粉包裝DIY,最後一站則到傳藝中心上木工課程,經歷了一場用刨刀、斧製作木槌的帥氣體驗。



成果與效益:

一、愛上猴猴我們的故鄉
我們的專案內容包山、包海、包吃飯,把孩子的生活與土地包得緊緊的。當課程結束時,學生的皮膚黑了幾階、肌肉壯了數吋,視野擴大、靈魂落地,聊天的內容不僅豐富許多,也更愛自己的家園了。學生們為了要抓招潮蟹而親手探挖潮濕的泥土、為了學插秧苗而雙腳深陷軟爛的農土中、為了探索文史而在大太陽底下奮力踩著腳踏車誓言不落隊、在兩百多年前海盜侵入的港灣吹風遙想歷史、關心不能自由下船又離家很遠的移工、進入軍事坑道鎖著眉頭彷彿聽見當時砲彈轟炸的聲響、效仿山中民族捲葉吹笛吹到快沒氣、在海邊趴浪、在林間吃生果實、一手搓魚丸一手包粽子……好多的體驗、好多的回憶全部是自己珍貴的收藏,現在,學生能說山道海、評米食,樣樣行,從3C手機門徒變為自然與文化的猴猴小行家。

二、戶外教育激發無限潛能
現在人孩子生得少,常常被家庭保護得很好,卻似乎少了一些能讓孩子興奮的挑戰,其實賦予任務反而能使孩子成長得更快,當他們克服了任務中的挑戰所獲得的成就感,將有不同凡響的魅力,有助於他們勇敢接下下一個挑戰,並且用正向的態度面對。例如,家長往往覺得獨木舟是危險活動,孩子間接的也會感到害怕,不過一旦勇於嘗試了,孩子就學會了水上活動的安全知識、團隊合作,如何拿捏划槳的力道、與海流的做用力,甚至翻船海水嗆鼻的經驗……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五感體驗。唯有親自去探索才能形成立體的知識系統,建立對大自然的敬畏,並且更有自信的面對自然中的挑戰,「處處可學習.人人可為師」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教育,這些經驗也將激發孩子生活其它面向的潛能。

三、規劃完整利於拓展
教師通常不愛帶學生參與戶外活動,除了有安全的顧慮外,也不能單在紙上備課,必須先行前往、先做探索規劃好讓課程可以順利進行。本專案經由校長從上到下的推動戶外教育,給予教師大力的支持和肯定,學校成為團隊穩固的後盾,才能讓教師願意全力以赴的完成所有工作,創下比擬專業旅遊團的豐富行程,有趣味又含知性。而這些行程也隨著經驗不斷改進修正,做為下一次的課程、甚至其他學校戶外活動的重要參考,亦利於拓展猴猴的文史觀光。



影響力與擴散性:

本校自108年8月推動戶外教育校訂課程「蘭陽山海稻香的呼喚—猴猴孩子的心旅行」,以戶外教育結合海洋教育、山野教育、食農教育共造福本校學子共300人次。目前更獲得教育部補助學校推展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計畫經費,未來將擴大辦理10梯次的戶外教育體驗課程,宜蘭縣各國小均可申請體驗,預估此次可讓200名外校學員參與體驗,並將專案的成果與效益普及化,受惠更多學子。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