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吳宣蓉 新北市老梅國小教師

老梅好未來


讓我們的記憶回到12歲以下,對於「老」的印象是什麼?皺皺的皮膚、粗浮的血管、痀僂的背脊、O型的雙腿?童幼時期的孩子多以「年級」評斷年紀,再往上的歲數,能想像的並不多,因此孩子只能觀察形象、感受互動。但若能透過教育更深體會年長者的體力狀態與內心世界,帶領孩子連結過去、現在及未來,串起生命歷程的意義認同,相信當他們面對「高齡化」的台灣社會,能活出更加自在友善、願意付出的態度。

故以「老梅國小」、「老梅社區」、「未來想像」、「服務學習」四者合而為一,設計出「老梅好未來」教學方案,促使學生對「老」有更切身的認識,以致在探索社區高齡化現象時,能預見老梅社區的未來,進而設計優化社區生活的具體行動。


專案具體內容:

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幫助國家未來主人翁有機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而培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力和創新冒險精神,將是爭取生存優勢的關鍵。但對於身處在逐漸高齡化的老梅社區孩子而言,未來的想像是什麼呢?我們希望老梅國小的學生成長到青壯年時期,能夠實際付出具體行動,成為社區可靠的大樹欉,而這些盼望的種子,便從20年前的今天開始育苗。

此專案以「未來想像」歷程與架構作為教學主軸,對象為三年級學生,主要運用蒐集和創意激盪法,鼓勵孩子探索未來。具體內容分為七個步驟,簡述如下:

一、探索未來:第一課【高齡梅關係】
經由繪本《我的阿嬤媽媽》帶同學認識「隔代教養」的家庭,也反問學生平時如何跟家中的阿公、阿嬤相處?再以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導孩子,雖然「長生不老」是傳說,但在醫學進步的今日,人類平均壽命會持續提高,「說不定你可以活得比自己想像得還久喔」,也藉著短片「親愛的老鄰居」,說明人口老化、獨居老人等社會問題,讓學生多加思考自己可以為社區長輩做些什麼,並用便利貼寫下腦力激盪的結果,進行小組分享討論。

二、考慮未來:第二課【老梅時光機】
高齡化社會是台灣孩子必然面對的未來趨勢,藉著影片「暫停」讓學生感同身受年長者生活的困境與種種不便,同時詢問:「你覺得,老爺爺的願望是什麼?」誘發學生換位思考,再以戲劇的方式,讓學生親自演出「獨居老人」和「三代同堂」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型態,加強學生對年長者的同理,並進一步考慮老梅社區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

高齡化也可能為社區帶來傳承的優勢,身為台灣最北端的百年小學,老梅國小所在的石門鄉還存有北海岸盛極一時的傳統捕魚法「牽罟」,成為在地特有的文化。如何能讓這群孩子在20年後,繼續保留這些珍貴技藝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走訪活動,以「人事時地物」為訪談架構,讓同學跟身懷絕技的長輩們聊聊天、問問題,彼此締結更深情感。

三、想像未來:第三課【老梅大冒險】
透過校外參訪社區與長者服務相關機構,對長者有更多第一手的觀察和互動,提供孩子不同的觀點。並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影片為例,請孩子列出片中機構為長者設計的特色是什麼?再進一步詢問:「如果有長者遊樂園,裡面會有什麼設施呢?」讓學生在框架中想像老梅社區的高齡化樂園,彼此商議安排哪些設施和活動,能增進長輩的快樂和幸福感受。

四、想像未來:第四課【發現樂梅】
播放「阿嬤妮」影片,讓孩子瞭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因和病症,從中設計體驗活動,讓孩子親身經歷「老人般」的視力、聽力和肢體退化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此外,為了建立孩子的換位思考能力,觀賞影片「體能活動篇」和「舞動身心」後,向孩子說明,年紀不同、體驗不同,適合的活動就會有所不同,例如長者們喜歡的運動不會是刺激的躲避球,而是跳一首曲風翩翩的土風舞,提點孩子們需要以此認知來設計老梅高齡化樂園。

五、選擇未來:第五課【梅有你不行】
如果兒童樂園的目的是營造刺激及歡樂的尖叫氛圍,那麼,高齡化樂園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使爺爺奶奶們想要來玩呢?以此主題訓練學生面對未來、選擇未來時,要先能夠覺察、檢視與調整視野,才能尊受和保護不同年齡群體的不同需要,避免孩子的未來因偏見而產生錯誤決策。

六、選擇未來:第六課【老梅新世紀】
針對上堂課的方向,擬定高齡化樂園的先行版「共遊計畫」。同學們除了設計活動、紙上談兵外,更要實際分組帶領其他同學「試一試」,並針對同學的回饋予以調整。以此訓練學生反思能力,一旦陷入盲點便要懂得適時修正。也曉諭「選擇未來」的價值與重要性,如果選擇正確,老梅社區就會成為重視長者健康、傳承智慧的佳話,反之則會思想僵化、傳承止息,導致社區萎靡。

七、創建未來:第七課【老梅心枝葉】
我們帶孩子到石門區老人活動中心帶領爺爺奶奶們實作「共遊計畫」,藉由長者的真實回饋,完善學生經驗與檢視「從想像到實踐」的能力。最後,以知名影片「不老騎士」作結,讓孩子對長輩的願望與能耐產生感佩,並以「如果我老了,我希望我的孫子為我做…」置換情境,訓練學生無論在什麼年紀,都能夠以開放的心,關懷生活周遭的人物,且對「時間」和「變化」存有一定程度的敏銳,以此培養創建未來的能力。



成果與效益:

一、啟動創造力,落實想像力:
我們發現結合影片、戲劇演出、繪本以及體驗活動等形式,讓三年級的學生對年長者的心境和生活處境,衍伸了更深廣的感受能力,例如,戴上用保鮮膜包起來的眼鏡,感受視力退化的窘境時,學生回應,「老師,我好想拔下眼鏡」、「霧霧的我看不清楚,老人家好可憐」。同時,也給予暢所欲言的學習環境,鼓勵想像力的自由伸展,例如,童詩仿寫「假如我有一棵/長生不老的仙丹/送給溫柔的阿嬤/飛啊飛/來到亮亮的月亮/讓阿嬤在月亮上跳舞」、「我想當獨居老人,因為每天看手機就不會有人管我」,皆可以看出孩子真心又童趣的回答。

經由專案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將一開始提出的「太極拳、爬山、插花、種菜、藏寶遊戲」等發散提議,透過共識討論和組織規劃,收斂成兩大主題:「老梅景點大富翁」以及「可愛拼圖遊戲」,各由一小組負責,從製作道具到落實活動,一手包辦,實踐想像。安排戶外教學雖然辛苦,然而看見學生聚精會神的樣子、舉一反三的投入,就不以為苦,更成為教學的驅動力,無形中也強化了學校與社區的友好互動。

二、厚植同理心,調整態度價值,強化未來力:
第一堂課時,我們發現學生多數生活在隔代教養的家庭,早已習慣老梅社區高齡化的現象,但對於自己的爺爺、奶奶或社區內的老人家,所知不多也認識不深,例如爺爺的職業是什麼,許多小朋友就答不出來。不過,隨著課程主題的推進,學生反應開始明顯增加、回饋變多,他們會去注意到長者的需求、生活的挑戰,以及體貼內在的需要,例如,想要幫長輩們做家事、顧店、拿眼鏡、打太極拳、多多相處和聊天。

也因為對高齡化的定義有更精確的理解,對時間演進亦有更深體悟和尊重,當學生面對長者解說傳統牽罟技藝時,可以看見孩子眼神中的專注,以及爭先恐後的求知渴望:「最常釣到什麼魚、一天的什麼時候最累、可以賣多少錢」等;到老人活動中心帶領活動時,也會主動接近原本不想參與的長者,親切的邀請他們來玩,並且詳細解說活動規則,希望爺爺奶奶們都可以玩到他們認真設計的遊戲。活動最後,老人家們都說非常感動,並且期待下次的相聚。

專案結束後,學生不僅可以用自己的話語詮釋高齡化社區,例如,「老梅的老人家越來越多,小朋友越來越少,所以社區越來越老」,也對未來有更具體的想望:「如果有一天我變老了,我會想要學打鼓」、「我會想要健健康康不亂吃,因為不想早逝」,還有一位孩子寫道,「我要去天堂找阿公,因為我想念阿公」,看來細膩的課程內容,會勾起孩子對長輩的思念和追憶。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不僅關心社區,更是走入社區

透過「老梅好未來」的專案活動,學生感受到與在地生活圈的緊密連結,瞭解社區與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因而提升認識社區人物、歷史、議題的意願。社區是個有機體,當學生用不一樣的態度面對社區內的人事物,願意好奇、給予尊重,良好的互動會產生正向循環,對於學生個人和學校皆產生躍升性的經驗和視野,使這門課的活潑成效溢出了課堂,隨著教學行動走出了教室,一點一滴綿延影響著整個老梅社區,社區也因此感受到學生對於長輩的關心,也對老梅的未來充滿著盼望。

二、成為教師與學生「未來想像」教育的有力參考

「老梅好未來」專案的實施,以「未來想像」的新理念推展新行動,再以新行動強化新理念,滾動修正,也將成果寫成碩士論文,除了確立教師們對於未來想像教育的重視,更建立可仿效的模型,讓更多有志於此的教師接續推行。另一方面,當這群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知識不斷累積之下,此時此刻的想像,在未來都可能兌現,相信這樣的影響力將無窮無盡。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