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原來學苑實驗教育機構

疫後起飛—培養擁有身心安頓能力的RCD自覺教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樣的,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不過,對現在的學子們來說,成績單上的數字代表一切,有沒有學會、能不能融會貫通都不重要,這樣下去,有哪個孩子會喜歡學習、甚至愛上學習?

「填鴨式教育早就過時了!怎麼能讓孩子為了未來而放棄現在?」因為有感於孩子的「快樂本能」逐漸被埋沒,【原來學苑】創辦人陳念慈在2016年,成立了這所重視心靈成長、拓展「覺性」的實驗學校,希望依孩子的本性,實施適性學習計畫。

不同於一般正規的學校課程,原來學苑不僅舉辦校外教學,帶著孩子植花種菜,還讓學生自己安排行程,遠行到花蓮的馬遠部落,感受原住民的人情味,並在迎賓吟唱儀式中,學習尊重祖靈。「這裡的老師從來不會壓抑我的本性,但是在中國,太活潑奔放是不好的,老師必須把我的能力『雪藏』、埋進土裡去……到了原來學苑後,我的口才和寫作能力一個一個被挖掘出來。」對來自中國的14歲男孩小威子來說,學習原來是這麼快樂的事情。

專案具體內容:

座落於新北市三峽區,擁有一個近1500坪、背山面溪校區的「原來學苑」,是一所實驗教育機構,每年招收7歲到15歲的學生,採取混齡學習與適性教育,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和國中班四個年段。透過這樣的的模式,讓孩子和不同年齡的同儕一起學習,也能提早適應社會中的人際互動。另外,因為考量到學期制二十週的課程,可能對學生專注力來說較為辛苦,因此原來學苑以春、夏、秋、冬四個學季,作為年度的學習分野,配合四季生活的自然節奏,孩子和老師也都能在學季假期間喘息。

原來學苑以自覺教育、大自然、科技與數位工具思維,以及三大教育關鍵理念,培養孩子能在巨變未知中,擁有自我安頓的實力。「其實『覺察、覺性』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想培養孩子由內而外地認識自己,真正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其中實踐『RCD』覺性教育為:
自我省思:Reflection
與人合作:Cooperation
民主:Democracy

一、在團體中實踐適性
「適性教育」、「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天賦」是現代教育常見的主張,但是往往太注重個人發展,不在團體的脈絡中,適性會淪於空洞。我們相信孩子的適性還是需要在團體跟人互動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天賦能夠發揮的舞台,將來離開學校也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能夠貢獻所長的位置。

二、在自主中培養群性
所謂的自主是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但這並不表示人可以脫離群體而生活。我們相信異質性團體的力量,每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在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了解後,可以透過良好的溝通、彼此接納同理,來互助合作,產生1+1>2的力量,這與一般傳統強調齊頭式的團體是十分不同的。

三、在愛中成就覺性
我們相信兒童天生有敏銳的五感,良善的本質,具有自覺的種籽。這顆種籽需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適當的保護,適當的培育,才能夠在成長過程中,保留這個敏銳與良善。並且隨著體能與智能的成長,讓五感與對身心的覺察,都能夠融入各方面的學習中,讓孩子成為一個體貼有智慧的成人,能提供他人與世界適當的幫助。

四、身心安頓技術
疫情肆虐,社會經濟結構動盪,後疫情時代已經來臨,當外境已不再是能預期和控制的,能賦予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身心安頓的技術。原來學苑認為覺察並不侷限於宗教、派別,因此老師們以呼吸、靜坐、瑜珈拜日式等綜合方法,來引導孩子靜心。週間早晨,所有人分成國小班與國中班,進行淨化呼吸法,練習呼吸的韻律。

負責帶領覺察課程的老師張素琴提到,情緒與呼吸息息相關:憤怒的時候,呼吸短又急促,有如成語形容氣急敗壞。「與其讓情緒主導呼吸,不如教孩子有效地控制呼吸,當情緒來臨的時候,能夠從情緒中跳脫出來。」當孩子圍成一圈,閉眼盤腿,原本活潑的孩子從坐著1分鐘不講話都有困難,漸漸能增長到8分鐘靜坐;她也帶孩子進行英、梵文唱誦,透過規律的音節,讓孩子專注在唱誦上,「讓覺察不只侷限在課堂裡,更要深入孩子的生活和作息。」

除了靜態的靜心覺察,原來學苑也找來梅門武術老師,帶孩子感受肢體的狀態和活動。不追求華麗招式,同時也強調武術不是攻擊的利器,梅門武術由內的「氣」談起,藉由武術招式的比劃,由內而外感覺「氣」的流動,也讓孩子更認識自己的身體。活動力旺盛的兒童到青少年階段,順應孩子們的特性,原來學苑穿插動、靜不同的覺察方法,交給孩子們安定的力量,也提供了血氣方剛的孩子們一個有效處理情緒的管道。

五、美感素養與三峽在地職人工藝文化
三峽為蘊藏豐富文化底蘊的地方,在三峽北大社區開發之前,便是許多老藝術家選擇長久居住之地,他們身懷絕技,乘載百年工藝的傳承,以職人精神,默默恪守,細緻精美。學苑老師帶領孩子們拜訪職人,認識在地社區文化,向老藝術家學習其用心把事情做好的心態,也就是這份堅持不懈的精神,才造就了許多絕美藝術品,如:藍染、金工、琉璃…等。
因為相信孩童的審美會影響其對事物的認知和抉擇,因此美感素養更是學苑的日常藝術課程,素描訓練、音樂賞析、手工藝則是孩子們平時的課堂。

六、科技與數位工具思維,多元線上教學
高科技的時代,培養孩子懂得適當的使用「數位工具」來解決問題,亦能增加學習效率,因此課堂上,老師讓孩子們使用高科技的APP來學習,撰寫程式做數學習題、組裝機器人、使用樂高積木創建各種模型......;疫情期間,全校轉為遠端上課,建立即時線上課表、多元虛擬教室、分組討論、共用日曆、班級管理、MIS校務系統等,以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原來學苑 遠端教學的特色:
1.全校早晨同步線上靜心
每天15分鐘全校一同線上靜心,在老師美妙的歌聲中進行呼吸淨化有氧、加強肺活量、提振精神,幫助早晨醒腦,凝定專注力。

2.多元課程選擇
依據低、中、高年級開設多元課程,結合學科素養與綜合素質能力。包含:英文、數理、漢字、寫作、藝術、世界課、主題課、自然、性別教育、認識身體、社會、神話、自然、靜心課...等

3.豐富有序的社團課持續和同學線上共學
家裡就是健身房和烘焙教室,老師陪你動一動、動手做!包含:核心肌群瑜珈、武術、翻滾、烘焙...等

七、農耕體驗與自然實作 / 社會服務
現代環境的改變,使人離自然愈來愈遠。學苑以「拓展對自然的想像」為目標,透過各種不同層面的自然接觸體驗,培養孩子「親近土地、親近自然」的興趣。 藉由「農事學習」、「自然素材的工藝製作」、「包含自然元素的空間布置」與「植物的美感創作」等實作課,讓孩子發現自然的有趣、自然的美,以及人與自然的連結。

「農藝或是園藝,透過六感運作、學習、創造、享受。當你能聽到植物的需求,嚐到食物蘊含的味道,那就表示你覺知起來了。」多次出版園藝培育手冊的黃鵬錡,在帶孩子從種植、茶道、農藝之中,處處體驗自然。他提到,在栽種植物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有失敗的經驗,沒有定期換水、通風的黃豆,長不成豆芽菜,反而散發出濃厚的發酵味,但這就是學習美的契機。「透過栽種,你會知道,只是差了一天,下了一場雨,植物的生長就有不同的結果。」實際操作就是培養覺知的好方法,如何在對的時間點給予植物對的營養,孩子對環境的感受力也漸漸被建立起來。

並且,學校也安排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開設農耕、開窯等實作課程,每學期與Yoga Farm快樂農場(種植錦芳米)合作,舉辦愛心送暖活動,將親手種植的稻米送給教養院的阿姨、阿伯,期許孩子們從中擁有感恩的心,懂得回饋社會與關懷生命。

八、人文素養與攀登百岳
學苑一年2次帶孩子進行四天三夜的校外教學,一次是挑戰型:攀登百岳、體驗大自然、跨越心中的困難,考驗平時的身心鍛鍊;一次是知性型:深入全台地方文化,體驗人文歷史之美。


成果與效益:

一、原來學苑國小部學生獲獎表現:
1.2021臺灣區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特優獎
2.2020第七屆超越盃全國數學競賽 特優獎
3.2019第六屆超越盃全國數學競賽 特優獎
4.2018第五屆超越盃全國數學競賽 特優獎
5.2017第四屆超越盃全國數學競賽 菁英獎
6.第46全國奧林匹克數理競賽 三等獎

二、原來學苑畢業生優秀事蹟:
1.愛好表達和聲音,錄取北大高中,面試高分錄取世新大學廣電系
2.熱愛印度文化,以優秀的身體素質與心靈品質錄取印度瑜伽學校
3.熱愛英文,以卓越的外語能力錄取國際實驗高中
4.熱愛繪畫和創作,高中時獲得全額獎學金、優秀畫作展覽於台大醫院
5.熱愛學習,擁有穩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高中自學生

三、社會服務與道德實踐:
透過愛心送暖活動,孩子們將親手種植的稻米送至桃園教養院,並籌備精彩的公益表演。

1.孩子們攀登百岳,鍛鍊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之成果:
已攀越過雪山主東峰、合歡主峰、東峰、北峰、奇萊南峰南華山、北大武。

2.每季舉辦家長成長營,培力家長也獲得身心安頓的方法,加強家庭功能與親子關係。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學術單位:受邀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訪談、成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創新與評鑑研究名單。

二、成立社團法人原來學苑教育學會:學會以推廣覺性教育為宗旨,照顧現代人的身心靈健康為發展目標,並提供弱勢偏鄉孩童物資與RCD教育學習資源,落實道德實踐與生命關懷。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