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南市崇學國民小學

跨域實踐自主學.寰宇永續蘊素養


崇學國小自107年開始,整合全校低中高年級,共同進行【跨領域主題式教學】PBL校訂課程,運用「啟思學習」,全校教師團隊共同設計研發了6堂主題式教學特色課程,包括「英語邁國際」、「程式新界域」、「運算樂思維」、「食農綠屋頂」、「行動好學習」、「閱讀寫說書」等特色課程,學生在閱讀理解和數學邏輯的基礎下,動手建構工程與操作資訊科技,學習自然科學和藝術美學的內涵。

校定課程以「跨域深學習、形塑見解力」為願景,以「統整學科知識」、「做中學自造者」、「愛思考玩創意」、「樂合作共同學」與「程式設計邏輯」為課程理念,統整語文、社會和STEAM跨域知識,融入環境、食農、品德和國際教育等議題,全校教師團隊共同設計研發了6堂主題式教學特色課程,激發學生對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涵養環境倫理,具備「環境公民」行動經驗,孕育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專案具體內容:

在台南崇學國小,有一個台南市綠屋頂示範場域,每天都有班級在此上課,低年級的小小孩童在這裡跟著老師認識綠屋頂上的植物;高年級的大孩子們在這裡比較植被區、落葉區和裸露區三區的水土保持與淨水效果;有時候,可以見到中年級的孩子,自然課時這裡拍照記錄植物,然後在英文課上以英文製作植物圖錄。

這是屬於崇學國小校定特色課程的內容之一。崇學國小的學生都非常忙碌,除了在綠屋頂親自種植、觀察植物之外,在中年級,還會舉辦「世界環境高峰會」,針對環境變遷這個議題,研究全球的影響,再聚焦回到台灣,搜尋近年的台灣颱風新聞,探討哪些地方正在發生颱風、颱風變少但強颱比例增加與氣候變遷是否有直接關係等…搜尋資料探討問題後,高年級的「崇學小主播課」上,孩子們組隊扮演攝影師、主播、剪輯師、配音師等,用平板拍攝出一支氣候邊謙環境關懷影片,作為成果發表。

綠屋頂的自動滴灌系統,由孩子們回收寶特瓶、親手製作而成,製作過程中,需理解廢物再利用以及循環經濟的概念,學習設計澆灌科學原理;寶特瓶除了做灌溉系統,孩子們還在課堂上發揮創意,同樣的滴灌設計也可以做成花器,甚至中間的棉線,都還是從廢棄拖把取得,盆栽肥料來自廚餘和落葉,一堂堂超有趣的課程,從植物到氣候、從再利用到動手做,圍繞自然、國語、資訊、英文、科技與數學等科目,全方位養成孩子環境關懷的整合思維。

學校的教師團隊自107年開始,至今已陸續開發設計了6堂主題式教學課程,從一年級小朋友入學開始,每周約有2~3堂課程,在語文、科學、自然、資訊、英文課等,都會插入主題式校定課程,直至六年級畢業,不僅可以學習到整合式知識與動手建構,更以成為國際環境公民為目標。

一、架構PBL校訂課程

1.跨領域(Cross Disciplinary)的學習願景
(1)【提問式學科閱讀】促進「跨域深學習」(In-depth learning),激發閱讀興趣與習慣,深化學科知識與閱讀理解策略。
(2)【推書寫書&聊書說書】涵養網路世代「行動見解力」(insights engine),數位閱讀資料紛雜,學生要懂得思辨資訊、活用閱讀理解策略、回饋反思與表達。

2.跨科目(Cross Curricular)的PBL專題式學習
設計屬於孩子的【CHES啟思學習】:(1)關懷同理:自學閱讀引發學生關懷環境的動機,覺察問題;(2)習得知識:Holiyo密逃遊戲或心智圖深化氣候變遷、熱島效應、綠屋頂和循環經濟等概念知識,熟悉永續發展的環境議題;(3)體驗實踐:組內共學的資料檢索、曼陀羅思考、程式設計、溫度感測實驗、自動澆水寶特瓶花盆DIY等探索實作,展現愛護自然的關懷心和惜取資源之行動力;(4)分享表達:組間互學的配對討論、大班發表、簡報與實驗報告,理解不同的論點與詮釋方式,拓展專題深度。

3.跨時空(Cross Time and Space)的「自主學習」
運用教育雲科技協助自主學習與適性發展,呼應12年國教「自動好」精神。
(1)「自發」閱讀【創課坊】,電子書能完善紀錄師生的閱覽紀錄、互動歷程、作品與回饋,協助學習者完成自我成就分析。
(2)「互動」遊戲【密室脫逃】,Holiyo密逃客網路解謎達人,學生可2人「配對練習」或3~5人「小組競賽」,密室逃脫+科技的翻轉學習,實踐遊戲×行動×合作,學習與人互動。
(3)「共好」分享【學習吧】,線上作品展示,知識結構豐富多元的翻轉學習素材,課間IRS活動工具、師生互動交流的討論機制,進行翻轉教學,發展結合線上/線下機制的創新學習模式與彼此觀摩。

4.跨校園(Cross School)的「體驗行動」
行動學習把教學從校園拓展到社區,課程中,老師會帶著學生到市場找尋3章1Q產品,學生實地應用ipad查詢產銷履歷TAP標章;而戶外種植體驗和行動日誌撰寫,讓學生清楚蔬果照顧的歷程會出現哪些困難,思考解決方法。
學生曉君的行動日誌:空心菜被雜草吞噬,跟雜草搏鬥,整團雜草跟空心菜沒有太大的差別;學生也反思萬物的利害關係,如:下雨對植物的好壞影響、「害」蟲的生命是不是命…等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二、主題式課程各年級與跨科目說明

1.孩子的食農探索數位樂園──受歡迎的校園密逃遊戲
學校完成低中高年級「崇學囝仔踅市場」、「崇食幸福」、「崇誠食、學心食力」三冊校訂課程,師生共創「城市三俠的秘密農場」繪本和「崇誠食心、學心食力」學習手冊,營造無所不在的行動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錄製食育英語會話youtube,自編Learn mode MOOCs課程。
校園建置〔holiyo〕密逃遊戲,學生手持行動載具,掃描校園情境海報QR-code,提供學生多樣化的數位資源,藉由資訊科技喚起弱勢生的興趣。以創新線上互動評量方式,讓孩子轉化「資訊」為「知識」,活用「知識」創「智慧」。

教學事例:『崇』食好源頭『學』種有機食:讓孩子具備選擇食物的能力,了解食物從哪裡來、農夫辛勞和有機種植。學生在農園即時的撰寫紀錄,讓學生撰寫意願更高;照片的影像圖片呈現方式,更是一圖勝千文。這樣的體驗探究過程讓學生習得檢索資訊的批判思考、團隊表達的溝通合作、運用科技的解決問題,關心食育議題和關懷自然環境,從而實踐友善萬物、與自然共好的公民環境責任。

2.綠屋頂:公民環境責任
崇學為臺南市旗艦型綠屋頂示範場域,配合環境教育納入12年國教法定教育議題課程之一,自編低中高年級「綠綠小寶礦、綠綠彩顏妝、綠綠飾我家」3本學習手冊,師生共創「屋頂上的綠精靈」繪本與「挑戰生存」生態桌遊,納入校訂課程實踐。

3.「深讀閱覽展意趣」校訂課程,涵養學生「關懷環境」能力
低年級用「世界環境高峰會」讓孩子重視環境議題,朗讀繪本使環保在孩子心中播種;學生小茵說:沒想到牛放的屁是地球暖化原因,真神奇!
中年級導入4F拼圖反思法(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思辨氣候變遷、生物與環境依存關係,在團體討論中發表自己看法、理解他人想法,發展共好態度;操作DesignEvo app設計「綠色寶標」Logo,激發創意之環境美學行動。
高年級閱覽科普報紙,團隊合作用平板拍攝綠屋頂新聞報導影片,以「崇學小主播」角色扮演分享發表。

4.「寰宇永續護天地」校訂課程,陶冶學生「傳承永續」能力
低年級:搜尋圖片,了解「北極熊沒家了」生存現況,從孩子喜歡的動物激發好奇,用不同角度省思全球暖化影響的生態醜態。學生政杰有感而發:北極熊好可憐,沒地方住,我們要愛護地球。
中年級:思索生活中有哪些行動可愛護地球,全班實踐垃圾減量,記錄低碳環保愛地球的一週垃圾量。
高年級:設計溫度檢測程式,比較有無綠屋頂的溫度差異,理解綠屋頂設置後「教室降溫了」現象與原理。張裕助師:讓學生知道都市化與工業化的文明後遺症,具備實地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

5.「廬頂技展現原理」校訂課程,孕育學生「體驗實踐」能力
低年級:學生認識綠屋頂植物成為「植物知識王」。
中年級:繪製「我們的綠地」植物圖卡,了解植物生長習性,瞭解植物、土壤、氣候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高年級:「淨水樓台」比較植被區、落葉區和裸露區三種的水土保持與淨水效果,懂得綠化植被可維持環境生態的原理。靜宥說:雜草堆流出的水很乾淨,其他很混濁,表示植物可以抓住土壤,可以淨化水。學生動手自造滴灌工具,活用自動澆水節約用水,成為「生活創客」。



成果與效益:

一、啟思學習能提升5C關鍵能力
設計真實複雜的學習任務情境,讓學生習得學科知識、情意態度和合作技能。食農教育後測結果:推動班學生5C關鍵能力意向量表「問題解決」、「批判思考」和「溝通表達」,健康促進自評表「身體活動」和「飲食」顯著高於對照班。綠屋頂課程「團隊合作」和「創造思考」顯著進步。

二、跨域專題能涵養核心素養
1.自主行動:【學生自學】有效幫助習得知識,能主動的參與、創造與展現,保有學習動機與熱情。自學閱讀〔創課坊〕電子書,搭配教師導學的提問回饋,閱讀理解學習效果頗佳。學生明怡:閱讀電子書可以讓我了解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關聯!若涵:都市很熱是因為熱島效應,都市水泥地太多、建築物太多,綠地太少,所以我們要綠屋頂,幫助降溫!
2.溝通互動:【組內共學】有益促進認知表現,學習如何與人互動、生活中實踐。學生合作繪製心智圖呈現創造力、產生知識間有意義的聯結,幫助記憶和理解。學生立揚:和同學討論後對綠屋頂比較了解,更會用PPT,最喜歡用插圖來美化。線上留言回饋從「單向個人的心得書寫」蛻變成「雙向多人的互動討論」。
3.社會參與:【組間互學】覺知認同環境倫理,學生要願意付出,能與他人分享,促進社會活動的共好生活。五步驟分享讓學生聽到不同的想法,學生發現很多看似便利的行為,反而讓環境更糟,覺知反思人類行為的正面意義和負面代價。學生曉如:教室吹冷氣很涼爽,卻讓室外更熱,更離不開冷氣房,反而無法到戶外玩耍,貪圖短暫的舒適,卻失去玩樂的空間。綠屋頂課程讓學生從關懷都市周遭環境開始,萌發生態保育及守護地球。學生義方:以前雖可在露臺遊玩,但現在綠屋頂就能看到許多植物、昆蟲和鳥類,不用跑到較遠的生態池。

三、跨域課程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以本校教育部氣候變遷教學模組第1名為例,先用科普閱讀與Holiyo遊戲引導學生認識氣候變遷及其對全球與臺灣環境的影響,喚起覺察與實踐SDGs4優質教育和SDGs13氣候行動;之後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可扮演的角色,如何落實低碳生活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達到SDGs12負責任消費。再藉心智圖與溫度感測實驗知道綠屋頂能減緩熱島效應,改善都市氣候而降低病危風險,重視SDGs3良好健康福祉和SDGs11永續城市社區。最後介紹循環經濟的創新思維,認識SDGs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回收寶特瓶DIY自動澆水花盆並構思廢材循環再用方法,落實SDGs12負責任生產消費,保護SDGs14水下生命。

四、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自發互動共好課堂、孕育孩子核心素養
1.「閱讀理解」的環境覺知、「運算思維」的環境倫理、「經驗實證」的環境概念、「循環經濟」的環境行動。
2.觀察自然現象,水土保持實驗,連結知識技能的素養;
3.舊布再用創作,體驗循環經濟,環境美學的素養實作;
4.英語介紹植物,表達學校特色,整合聽說讀寫的能力;
5.植物實地導覽,自造滴灌工具,孕育素養化生活創客。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每年約1700位師生實踐跨域課程
二、近五年教師獲獎50項、學生獲獎20項:109年教育部氣候變遷教學第一名和績優閱讀推手、臺南市科展第三名和佳作,教育部閱讀磐石獎、科學教育全國績優2次,2019和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107-108連續兩年行動學習優良學校和傑出教師、107年特色學校新興優質獎,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銀牌,臺南市低碳校園綠生活學生競賽第一、二名、佳作15件
三、跨縣市/校外推廣62場累積約4200人次,國際志工與學生550人交流
四、期刊4篇、研討會論文8篇、媒體報導40則
五、近六年政府專案補助84項752萬
六、臺南市旗艦型綠屋頂示範場域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