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林宣安 / 創藝文化基金會、臺灣多媒體創意教學協會

玩具醫生


這是一個很單純的夢……我們希望貢獻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帶著孩子和家長們修理那些曾經陪伴著他們成長的玩具,也許這些玩具小主人已經好久沒再碰過他(她),也許這些玩具已經蒙上一層厚厚的時間沙,但我們從沒忘記這些玩具曾經給我們的快樂時光。

藉由玩具醫生們的診斷和孩子們親自參與醫治的過程,讓我們重新找回這份單純的感動,找回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增進親子的關係,也讓每個擔任玩具醫生的志工,找到成就感以及知識和世界的連結!

專案具體內容:

還記得兒時的娃娃、玩具車、遙控飛機嗎?這些滿載童年回憶的玩具,或者早已破損、或者毀壞故障,被塞在舊家老屋的儲藏室裡沾灰蒙塵;高科技帶來便利的生活與豐衣足食的環境,無論孩子或家長,都不知不覺陷入所謂的「科技冷漠」。

回視目前教育現況,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家長沒時間陪伴、老師堅守自己的學科概念、學校只在意學科成績……這些環環相扣的因素造成了跨領域與生活化學習無法落實、教育改革無法大步邁進的原因。

一、玩具醫生計畫,匯集各領域志工醫生

有鑑於此,林宣安老師於108年發起「玩具醫生計畫」,並獲得創藝文化基金會與臺灣多媒體創意教學協會(TMCT)的支持,以及各個學科、職業、領域的志工醫生的參與,才得以成就這個計畫。曾經參與的志工醫生,包含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老師,甚至也有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一般民眾、家長等,大家的學科背景與專長皆有不同,有自然科學、科技、手工藝、縫紉、科教等,大家貢獻自己的腦細胞,從不同的角色與學科來思考如何修復,以及如何帶領學童思考修復玩具的方法,期望能給學童和家長一個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課程中,自然而然地衍伸出跨域學習與思考,無須刻意營造,就能產生學習熱情與氛圍。

二、修好心愛玩具,培養惜物與惜情

玩具醫生計畫對老師、學生、家長都是一個挑戰,老師們必須面對一個和制式課本完全不同的教材與教學方式,對象除了小朋友還有家長。共同備課(醫生會診)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事前的討論會,讓老師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討論不同樣式的玩具,該如何修復及教學方式,最終希望老師們可以活化自身的教學,藉由醫生會診設計客制化的教學,讓學生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一定要修好自己的心愛的玩具),家長在旁的陪伴並在活動後帶領學生反思與自身對玩具醫生的回饋,也讓學習延伸了空間與時間的尺度,而非只是一次單純的親子學習活動。

家長更是整個活動的重要關鍵角色,我們期望除了教育學生,更需要教育家長,若能給家長更正向的教育觀念與正確知識,活動結束後,家長才能帶著孩子將這樣學習習慣落實在生活,從家長開始以身作則,才能由心改變一個孩子!



成果與效益:

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玩具都是學生自己帶來的,有著非常強烈的學習動機,孩子們希望可以修復好自己心愛的玩具,過程中會需要練習工具的使用、學習相關科學原理、培養細心與耐心,無形中就是一個PBL模式的跨領域專題式學習,當他修好自己心愛玩具的瞬間,就會體會到學習最大的樂趣。過程中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修復完成,或者又會在修復的過程中發現另一個題,這就是真實世界會遇到的情況,學童必須有耐心,家長必須願意陪伴,醫生必須跨域會診,才可能解決一個感覺上很簡單的問題。

對老師而言也是一個能將課本轉化與實踐的機會,許多老師其實在求學過程中缺乏許多生活轉化(例如從電路圖製作出一個成品)與實作的機會,在玩具醫生中透過醫生討論會大家的腦力激盪,不同背景的老師或家長聚在一起進行主題式的討論與備課,降低老師對這種實戰式教學的恐慌,如此逐步建立老師的經驗與自信,才能真正將素養導向課程的精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未來更逐步開始規劃分院模式的辦理(目前已有台北仁愛分院),讓玩具醫生的精神可以持續複製,甚至針對不同的場域與醫生的特質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

另外也和屏東大學討論合作將玩具醫生計畫融入未來的教育學程中,讓這些尚在學校的準老師有更多設計與實施創新教學的機會,將玩具醫生的跨域學習精神從師資培育的源頭開始萌芽。

接下來玩具醫生計畫更希望可以進入到偏鄉學校長期駐點(目前南投仁愛鄉的廬山國小正在洽談中),協助學校發展彈性課程並融入在地特色,並能跨出本島,前進離島服務更多的學童與家長(預計2021年10月進駐澎湖),吸引更多的志工醫生參與,活化並翻轉學校制式的教學模式,達到真正跨時空、跨領域、跨社會的3C學習夢想。


影響力與擴散性:

玩具醫生從108年發起,雖然中間經歷了疫情的撼動,取消了許多場次,但因為創藝文化基金會、台灣多媒體創意教學協會(TMCT)以及許多參與的志工醫生的支持,截至110年5月共辦理了11個場次(下半年預估還有四個場次),影響遍及台中、谷關偏鄉、南投山區、彰化、宜蘭、台北、屏東等地,甚至許多老師跟著玩具醫生不辭辛勞的全國跑,許多家長、學生不斷回頭參加,也證明了玩具醫生絕對不是一次性的火花,而是一個持續性的教育模式。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