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新北市中港國民小學

海洋守護者—世界名畫代言人


中港國小不是一間濱海學校,孩子對大海的樣子有些陌生,如何讓一群六年級學生對海廢污染有深刻感受,甚至將所學帶回學校,直接間接地影響學弟妹呢?關心海洋的同時,藝術課中所學的世界名畫的主角們是否有機會出來透透氣、也幫幫孩子們的忙呢?

隨著跨領域整合應用和STEM素養導向的教學思維,「海洋守護者—世界名畫代言人」專案誕生了,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透過小組合作,整合知識並應用不同領域的能力,在做中學習,具備反思、批判、團隊合作等態度,最後能產出向外展示學習成果的作品,讓孩子親海、近海、愛海,並將影響力擴及其他同學,提升全校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而這只是跨域學習的開端,相信學生能帶著這份熱忱和故事力繼續往後的學習之路。


專案具體內容:

一、體驗與籌劃
本專案以海洋環境保育為主軸,結合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及藝術的跨領域活動,希望作品能在六年級的畢業展覽中登場。主題發想的時候,我們發現自然課在上海廢議題,藝術課在教世界名畫,如果兩者結合會碰出什麼火花呢?請出這些影響遠播的世界名畫來當環境保護的代言人如何?如果再搭配積木和機械科技讓名畫動起來呢?是不是超級生動又有份量!

為了在學生心中深化海洋環境與世界名畫兩大主題,我們首先安排孩子參加淨灘活動,透過專家的帶領實際在廣大的沙灘上戴著手套撿拾垃圾,過程中教導如何辨識垃圾來源、淨灘方法、淨灘目的、垃圾的重量和類別等,讓孩子在充滿海廢的岸邊,直接感受環境汙染對環境帶來的衝擊和震撼。有了第一手與海廢對決的經驗後,再安排環教課、海洋守護專家與學生深入對談,瞭解現今環保人士如何推廣環境議題以及面臨到的困難,由此幫助孩子聚焦自己對海廢的想法與想要協助的部分。

接著和孩子討論如何透過名畫的繪畫特色、創作意義、歷史故事和影響力,使更多人關注海洋環境的議題。孩子經由分組搜尋世界名畫作與內涵,深入瞭解每幅名畫的理念傳達,討論、篩選出小組要進行再創作的一幅名畫,以及與海廢議題的可能共鳴點,構思作品的原型設計。

二、製作與修正
學生先以紙筆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試解說海廢與名畫能夠結合的精隨處,以及讓這幅名畫成為那項議題代言人的理由。當學生能將想法完整書寫後,透過電腦軟體繪製設計圖描述作品須用到的材料、大小等媒材和運作模式,並對成員介紹自己的構想,最後組內刪除過於天馬行空的、留下實際可行的方式,以小組團隊進行原型製作、測試評估效果,並公開發表製作的流程及方式。

確立製作方式後便開始進入真正作品的執行計劃,一起努力讓名畫動起來成為最佳海洋代言人。觀眾可以從與名畫的互動中學習海洋環境相關知識與議題,例如:以畢卡索<哭泣的女人>為代言人,破碎的臉呼應著沙灘上破碎的保麗龍,當觀眾願意把女人表情上的機關打開、瞭解破碎保麗龍的形成原因後,也等於瞭解了這個女人,她才會停止哭泣;以孟克的<吶喊>表達海洋環境遭遇各種有害汙染的無聲吶喊,只要打開吶喊者肚子上的機關,就會看見無法消化的塑膠垃圾累積在他的腸胃裡,意味著人類汙染環境最終傷害的就是自己。製作過程中學生必須隨時調整、克服問題,進行一次次的修正與改良,同學在心得裡鏗鏘有力的說:「設計和改良的過程中非常地辛苦,但為了地球,我們必須這麼做」,持續訓練著學生的智能、技藝、耐心、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展演與評測
作品完成之後,學生進入策展步驟,「當你用心做好了超棒的作品時,你希望如何引導觀眾看展?想要讓他們有什麼感覺與收穫呢?」學生再次進行討論與規劃,製作平面海報,終於順利透過互動畫展的方式讓全校都看見了他們的成果,還變身導覽解說員,親自為觀展的學弟妹和老師解說創作理念,提升全校師生對海洋環境的態度。我們同時將學生的解說錄成影片,製作成短片放上網路,引起更多人對跨領域學習的嚮往,以及加深對名畫與海廢議題的認識。

我們也為觀眾設計了前測與後側問卷,讓執行專案的教師更多瞭解展覽傳遞理念與宣導功能的實際成效;學生也需藉由GOOGLE表單進行前後測評估,彼此給予回饋和建議。最後,學生須不僅完整畢展,也要將結果製作成小論文,為這一趟高潮迭起的難得歷程作一個獨特的總結。


成果與效益:

一、學生享受甜美的學習果實
「海洋守護者-世界名畫代言人」成為學生的畢業展覽之一,六年的學習歷程可以化做一個實際可互動的完整作品,學生對此有莫大的成就感,「他們從對畫擺著一張苦瓜臉開始,到後來很愛這幅畫,捨不得拆掉,視之為榮耀,一直宣傳、傳講作品的理念與海洋知識。」學習也因為融入自身情感,加入許多自發性的改造和創意,變得更具體、完整以及有趣,也確實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模式,「我現在都帶著環保餐具,不想再看到小螃蟹死亡了」;還有孩子說,「一開始覺得很困難,製作過程中也會和同學吵架,但到了最後我覺得名畫代言人是我最棒的作品」、「我們雖然年紀小小,但仍然可以完成神人級的挑戰,也就是這次的專題報告」,平時課業表現平平的孩子也在其中獲得豐厚的滿足,一改以往消極態度,變得積極主動,眼中充滿奮鬥的機智、臉上掛滿了笑容。

二、啟發孩子對意義的深入探索
許多時候教課只停在表面的瞭解,透過探究與實作才能將知識挖深,轉變成屬於自身的學習能量和思維方式。透過實際淨灘體驗,課本上的「海廢」兩字變成無數個躺在沙灘上的醜陋垃圾,好不容易撿完,浪波一打,又送來新的一批海洋垃圾,無窮無盡,學生此時才真正明白「減塑」對環境的意義。

名畫教育亦同,名畫的創作理念起初對學生來說只是紙本知識,茫然陌生,然而因為要「拿來用」、要成為自己作品的元素之一,孩子們就會想方設法地探究與聯想,例如,波特羅的畫作特色就是將主角擴大體積來表現,孩子便想到「海廢的總量也是十分龐大,所以我們把這兩個主題相結合」讓胖胖的蒙娜麗莎手臂能舉起的重量來呈現海廢的重量;梵谷割耳多、抽煙斗的自畫像,孩子則將菸斗換成環保吸管,讓梵谷代言環保吸管,那麼換成吸管之後的好處為何?「一開始學生會天馬行空的提議,但在同學彼此的討論與激盪中,看似無邊無際的創意會因為現實的侷限和多方的共識開始落地,漸漸地就會延伸成可實際執行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完成的作品中,梵谷一旦換上環保吸管耳朵就能回長來,象徵著,環境會因為減塑的行動再次完整,恢復自然最初的美好。

三、想像、聯結與快速回饋,增進學習成就
本專案跨了環境、機械、藝術、資訊等領域課程,學生有完成作品的渴望,能自發性的練習將各領域元素拆解,擷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結合已有意涵以及自己的詮釋,在團隊合作之下完成作品,並且進行分享和展演。過程中必須經歷無數的修正和困難,因此我們以積木當作基礎材料,再結合機械裝置,便於拆解、可重覆使用、擁有修正的便利性都是很棒的優點,「動了代表修對了、不動就是還有錯誤」,操作的反饋之快,學生立即有感,不只引發學生的興趣,隨之而來的是巨大成就感。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因為元素豐富、逗趣幽默、與藝術文化結合又能訴說自己的想法,總是能引發觀賞者的讚嘆與驚艷,使學生備感榮耀、開心不已。



影響力與擴散性:

學生的作品成為畢業展覽,全校的班級導師可以自選時段帶領班級學生觀展,與名畫互動,也吸引家長親友觀賞參觀。此展引起多方關注,藝術領域老師說:「原來我們的孩子這麼有潛力和創意,能將腦中想像的實際做出來!」除了校內布展、上傳作品解說與成果影片、心得影片至臉書「中港科學創課綠巨人」之外,也受邀至新北市STEAM教師認證研習等校外機構進行分享,讓不同領域的老師看見跨領域課程的設計安排與施作,教師如何共備、角色如何搭配,以及推薦使用積木教材的優勢,在座教師的眼神紛紛為之一亮,相信創意的影響力正在擴散。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