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新北市莒光國小資源班戲劇課

愛「劇」在一起


「遊戲輸贏沒關係,朋友吵架沒關係,家人生氣沒關係,因為我還會繼續努力;分數好壞沒關係,跳繩高低沒關係,打球強弱沒關係,因為我還會奮鬥到底……」舞台上,莒光國小多元班的孩子穿上可愛的動物裝,在老師的帶領下,跟著音樂賣力地擺動身體,獲得了台下如雷的掌聲,不過這只是《短耳兔與小象莎莎》的開場秀,更精采的戲劇演出還在後頭。

對一般學童而言,歌舞表演與戲劇演出可能是輕輕鬆鬆的事情,但對莒光國小多元班的小朋友來說,要熟記舞蹈動作、走位,還要背下一大篇的台詞,除了花費時間、腦力,一次次的反覆練習,也考驗著他們的耐心與毅力。

特殊兒童因先天的限制,在學習上有較多的挫折、容易產生無助感,有些人在人際溝通的部份,也因為說話不清楚或表達困難,因而降低溝通的意願;這些種種的困境讓他們對自己缺乏正向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同學或師長也可能因不了解,無法給予更多的包容或接納。

為了改變這樣的困境,莒光國小多元班的戲劇課共備團隊,期待透過跨領域學習的方式,激發孩子學習的動機;藉由劇本對白的互動,使溝通更為雙向和有意義;從歌詞創作訓練中,培養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甚至經由演出發表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因此團隊老師們共同研發了一套專屬多元班孩子的戲劇課程,希望藉由表演,讓這群慢飛的天使找到自信與成就,也期盼透過戲劇,把大家的愛凝聚在一起。

專案具體內容:

一、專案背景:讓每個孩子看見自己的光芒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莒光國小幾位老師一起觀賞了小可樂果劇團每年度「睡美人」戲劇的巡迴演出,演員都是身心障礙的小朋友,看著他們熟練的對白和動作,讓身為特教老師的他們,完全明白這要付出多少的努力!看著孩子勇敢地站上舞台,充滿自信且喜樂的樣子,老師們不禁想,這樣的表演與戲劇課程,是否也能夠幫助莒光資源班的孩子看見自己的光芒?於是他們大膽詢問小可樂果劇團的翁岱琴導演,因為理念相同,翁導演答應了協助指導,給予莒光的孩子機會。

二、專案架構:讓孩子從練習合作到學習創作
莒光的表演藝術課就這麼開始了!最開始的第一年(108年),規劃讓資源班和特教班的孩子一起融合練習,因特教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熟悉劇情及練習,也讓資源班的孩子練習等待、包容及合作的能力;而特教班的孩子學習觀察同儕的表情及動作,進而模仿或練習分辨不同情境做出回應,這些都是彼此很棒的學習經驗。

第二年(109年),老師和孩子透過戲劇課閱讀劇本,增加他們對於閱讀文本的興趣和理解,在上學期末,藉由「短耳兔與小象莎莎」戲劇表演,結合特教宣導接納、包容的理念,讓孩子們站上舞台,成為小小表演家,也為自己和每一個孩子做自我倡議。在這次的表演中,大家創作了第一首自編曲「沒關係」,結合故事文本,並透過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來創作歌詞,孩子從歌詞中學到面對困難時,繼續努力的態度,也從期末的演出中獲得了無比的自信和成功經驗,進而體會到原來自己可以做得到。

同年的下學期,原本受邀到動物園進行公益舞蹈表演,因疫情嚴峻而延後舉辦,但助人的決心並未就此止息,透過與板橋【慈馨護理之家】的合作,在疫情當下,採取預錄影片和錄下關懷長輩的話,希望在疫情的孤獨感中,可以感受到一些溫暖。此與下學期的戲劇主題之一《快樂王子》的理念得以實行,孩子們體會了手心向下、助人的快樂,讓關懷的他人的精神延伸到社區裡需要幫助的人們身上。

三、專案特色:讓孩子透過戲劇擁有自信與成就
在台灣的國中小校園中,總有一群長期在語文學習上或人際互動溝通上有困難的孩子,由於缺乏成功經驗,他們因長期的無助感而喪失學習的動機,也缺乏自信與溝通方法,進而面臨許多困境。

因此,透過戲劇與角色之間的轉換,期許讓孩子更深入的探討生活中的議題,如校園關係、家庭關係、社區鄰里關係等,同時也讓缺乏自信的孩子們有機會能夠站上舞台,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潛力,肯定自己的成長。

四、專案內容:讓孩子在跨領域統整課程中學習
1.「國語文」與戲劇藝術的激盪
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中,國民中小學的國語文領域教學方法,特別強調戲劇表演的重要性:配合單元或教材,讓學生透過編寫劇本、角色扮演等方式,實際參與演出,以檢視對作品的詮釋與再理解。

莒光國小多元班的戲劇課共備團隊,看到了戲劇對於國小學童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因此決定透過戲劇與國語課程的結合,讓孩子學習在團體的溝通與討論中,探討文本的內涵、揣摩字裡行間對於每一個角色的的描述,進而發現這些角色與對白中隱藏的心思意念、情感、表情和動作,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與討論,增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於上下文間關連性線索的搜尋能力,同時,也幫助孩子們用另一種更加快樂的方式,學習閱讀及理解,增強他們對於故事文本的閱讀興趣與自主性。

另一方面,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們在課堂上也運用鼓勵的方式,邀請每一個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增進溝通的機會、提升說話的自信,從而訓練孩子口說及表達的能力,透過戲劇表演與遊戲的獨特魅力與趣味,讓孩子在過程中快樂且無負擔的學習成長。

2.「視覺藝術」也能說出我的不一樣
視覺藝術創作戲劇道具,讓有功能性、動作訓練需求的學生參與製作戲劇道具,依孩子的能力現況給予不同的挑戰任務,例如有些孩子需要練習畫上葉子;有些需要訓練剪下的動作;有些則需要訓練獨立完成整個步驟,在創作的過程中,老師教導他們運用不同的配色原理,完成獨一無二創作,完成作品後,每個孩子都能心滿意足地分享自己的作品,並應用在戲劇演出上。

3.原創音樂欣賞與歌詞創作─我是填詞小達人
上學期,所有孩子共同創作了《沒關係》這首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曲中原汁原味地表達了多元班學童的心情,訴說他們雖然在環境中經常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困難,但還是可以告訴自己沒關係、再接再厲的心聲。下學期,老師們繼續從歌詞創作中,評量孩子對於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並擴展孩子對於填詞的興趣,分別嘗試了《三隻小豬》、及《快樂王子》的歌曲填詞任務。

4.職業教育─小小記者初體驗
有了小小表演家,怎麼能少了採訪他們的小小記者呢?於是,莒光戲劇團隊的老師,帶領著國語抽離課的學生,展開了一場小小記者的職業探索之旅。從草擬訪問稿、親自與訪問者約定訪談時間,實際採訪、記錄、撰稿,以放手讓孩子嘗試的精神,讓每個小朋友去初探記者工作的內涵。

5.特殊需求領域─社會技巧
自閉症及語言障礙等特殊孩子,在人際溝通上往往存在明顯的困難,在特殊需求領域社會技巧的課程中,老師可從戲劇課中觀察孩子於處人、處己、處環境的不同學習表現,了解孩子的人際互動方式,並設定適合孩子練習和挑戰的目標讓他們嘗試,不管是國語文文本中的角色對白演練,或實際排演及演出的情緒表情和動作表現,孩子都需要學習觀察和模擬,像是翁導演一開始讓大家練習不同的表情,特教孩子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練習模仿表情;此外,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都融入了社會技巧要教給孩子的學習內容,並且是在真實的情境下讓孩子作練習與調整。

五、專案設計─讓孩子在混齡教學情境中進行專題式學習
1.專題式學習
莒光國小多元班戲劇課程共備團隊,運用上學期《短耳兔與小象莎莎》、下學期《三隻小豬》、《快樂王子》這三個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專題,針對校園、家庭、社區鄰里,以故事作為引導的媒介,帶領孩子對於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進行探討,從潛移默化中逐步體會人與人之間在互動上,有哪些值得深思的議題。

在《短耳兔與小象莎莎》中,孩子們了解到校園裡的人際關係,可能不一定都是愉快的,透過文本,更進一步的探討當在人際上遇到挫折時的做法,學習冬冬與莎莎勇敢表達的精神。在《三隻小豬》中,孩子們在最喜愛的豬小弟身上,看到了他的聰明以及牠對家人的包容與照顧。而在《快樂王子》中,老師將活動更進一步延伸到實際的助人行動,與板橋慈馨護理之家合作,讓孩子透過話語,學習表達關心與愛。

2.發揮混齡教學的優勢
混齡教學最大的優勢,便是為學生提供如同家庭一般的社會情境,透過跨年段的孩子在課程的相處與碰撞,為他們提供具有社會化功能的學習經驗。莒光小劇團的成員有來自一到三年級不同年段的孩子,在課堂上有教師的鼓勵,彼此模仿、互相學習,讓這些在生活中習慣被幫助的孩子,養成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好行為。


成果與效益:

一、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每到週二,孩子們都會期待的問:「今天要演戲嗎?」期待的眼神真是可愛!在戲劇中,孩子可以盡情的使壞、搞笑、裝可憐……展現不為人知的一面,個子嬌小的孩子扮演怒目撐眉的壞蛋、練習說話大聲有力;平常害羞的孩子扮演德高望重的大官,練習抬頭挺胸、目視鄉民,這些反差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小演員們也從中找到不一樣的自我,更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在不同角色中,也可以做得這麼好。

二、孩子學會肯定自己 自我倡議
特殊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與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挑戰。像是有個感官敏感的孩子,懼怕背景音樂的噪及聚光燈的刺眼,在練習中經常因為要摀住耳朵、逃避燈光而顯得焦躁不安;難以接受改變的自閉症孩子,因為不斷調整變動的劇本及動作而情緒近乎崩潰。然而當這些孩子們勇敢的站上舞台,克服種種困難,傳遞著接納與包容的主題,訴說著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處境,自我倡議,這樣的一幕讓許多老師和家長感動落淚,而孩子們也從演出後獲得的成功經驗中更加肯定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到。

三、看見融合教育的價值
參與莒光小劇團的孩子,可能在班級的人際關係上面臨較多的挫折,長期的挫折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了較低的自我價值感。但透過戲劇表演,我們讓普通班的孩子透過欣賞演出,在舞台上讓同學看到了特別的亮光,每一場表演結束後,班上同學會去找小演員們,給予他們支持鼓勵或拍照留念,於是小演員們如同小明星一般,充滿成就感與自信心,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同學們對特殊孩子的改觀,並能給予更多正面的肯定。

同時,戲劇演出也在孩子與孩子間創造了話題的橋樑。同學間會互相討論:「我們班的某某同學演的是哪一個角色?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誰演的、誰誰誰演得好好笑……」讓孩子與同儕間建立更多話題。

四、教師的態度與改變
因為戲劇演出,學校的行政人員、小演員的班級導師和同學均到場觀看,普通班老師們覺得非常驚訝,為何多元班孩子能夠表現得這麼好,除了發現特殊孩子的潛能,也用更正面、更不同的眼光給予孩子支持。此外,行政人員和老師們也因此想更了解特殊孩子的能力和限制,希望能在不同情境中更多的給予支持,看到孩子的亮點。

五、社區氛圍的轉化
在《快樂王子》的延伸活動中,老師與孩子們一起討論疫情對哪一類族群造成最大的影響,並讓孩子嘗試了解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也能為社區中安養院的長輩盡一份心。雖然因疫情影響了原本的演出,但孩子們調整心態,用預錄影片的方式分享戲劇演出,為安養院長輩們提供娛樂,並練習對長輩表達個別的祝福語。孩子們對社區中需要的人多了幾分了解,並且也更明白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助需要的人,透過這樣的互動,達成自發、互動、共好的目的。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藉由校內演出,推廣融合教育理念
1.2019年資源班暨特教班對四個普通班師生演出,共128人觀賞。
2.2020年資源班對幼兒園師生、全三年級、特教班演出,共712人觀賞。

二、藉由社區安養院演出,達到特殊孩子與社區實踐自發、互動、共好理念
2021年資源班對板橋【慈馨護理之家】戲劇演出,共12位長者觀賞。

三、受邀協會活動,提供其他特殊兒童演出活動
2020年資源班戲劇課成員受邀【台灣優質生命協會】,擔任愛傳承關懷演唱會動物園場開場團體。

四、市立教育大學特教系學生入班見習
2020年提供台北市立大學學生教材教法入班見習。

五、建立學習社群
2021年7月申請中小學專業學習社群,邀請更多老師參與。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