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跨越時空的距離—高雄100「大桃阿」科技教育遠距教學專案


跨越100公里,共3所國中參與,「大桃阿科技教育遠距教學聯盟」,聯合了「大」──高屏溪畔大樹國中、「桃」──原民山區桃源國中、「阿」──平埔聚落阿蓮國中,由高師大工教系張美珍老師發起,藉由ViewSonic提供數位教學所需軟硬體,發展創新科技實作課程。

這一群跨三校的國中師生,藉由遠距數位教學,完成了「太陽能模型車課程」、「手擲機課程」,將生活科技教育需高度動手做的遠距課程,具體分解為教學提示、學習範例、遠距觀察、適度分享四步驟。三校透過視訊平台,學生彼此提問、相互解答,教師群透過相互激勵及觀摩增加孩子學習興趣,具體展現跨域學習的潛在交流。

專案具體內容:

一堂在高雄市阿蓮國中課堂上的能源結構解說,老師除了面對台下學生,屏幕上,還有台東偏鄉的桃源國中學生及高雄另一區的大樹國中學生;老師講得手舞足蹈,解釋著手中半完成的太陽能源設備,100公里外位於偏鄉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不忘把備好的問題交給同組同學準備提問;這樣的畫面,已經在台灣開始發生。

生活科技課程於108年重新列入領域,高師大工教系張美珍老師認為,師資與教學設備的完備,是增進學生的科技素養、落實生活科技課程的重點,「生活科技課是非常偏重動手實作的課程,學生可適性化、差異化及合作學習,要如何透過數位科技的輔助達成?在疫情未起時,計畫團隊便思考生活科技課程如何進行遠距教學、需要克服的困難點、以及透過遠距教學是否能緩解偏鄉科技領域師資不足的問題等…」

透過ViewBoard智慧互動電子白板、myViewBoard數位教育平台及軟硬體技術支援,張美珍老師帶領團隊邀集了3所國中共同參與,開始執行跨越了100公里的「科技教育遠距教學聯盟」計畫。

張美珍老師說,實行3校合作,主要用意在於一校主教,透過遠距擴散讓多校參與,而非僅是兩校的一對一模式,是為了實現教學示範模組。邀請有生活科技教師的學校,以共備與協同的角度為出發點,三校教師可相互檢視彼此間的協作及教學,除了觀摩也可提供具體的回饋建議。此外,三所學校實施兩輪教學,採行動研究方法,進行實驗教學、檢核、回饋、修正,以確認較合適的複合式(hybrid teaching)遠距教學流程。期待未來透過這樣的合作方式可擴展至更多學校。

一、阿蓮國中──主導1.0太陽能模型車課程

2020年5月,108新課綱已實施第一年,同年九月份即將進入八年級階段時,我們投入規劃三校「共備、共學、共享」的遠距教學課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八年級課綱「能源與動力」單元。若三校能在此主題利用新的科技工具,找到合適的教學協同策略,即能協助一些因實體距離過遠而產生學習落差的師生。

在三年的國中科技教育主軸中,八年級的能源動力是課綱的亮點之一,主因是課程承接七年級的機構結構,讓原本設計不會動的日常產品具有生命般「動起來」。要能讓產品動起來,則必須加入「能源、動力」兩項元素。

「車輛」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之一,油電混合、電力車均是未來工業4.0發展的趨勢。本次三校結合再生能源的概念,發展出「太陽能模型車」課程,希望藉由此主題課程,達到課綱所提之能源教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等科技教育目標。

在課程與競賽的連結部份,學生學習此課程後,後續剛好銜接配合參與高雄市科技教育總體計畫所規劃的「太陽能模型車競速賽」活動,此競賽亦列入高雄市升學競賽加分項目之一,這也是最後決定選擇這項主題來發展本專案的考量。

二、大樹國中──主導手擲機課程

科技教育遠距的夢想,是由一群熱於學習的夥伴共同實現。我們走過國中工藝、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技領域生活科技的時代,見證過膠片投影、數位簡報、雲端傳播的世代,實現以科技平台進行科技教育的推展,想要驗證人類對於未來教育的展望。透過遠距方式以「手擲飛機」為主題,進行跨校生活科技動手做的學習指導,我們時時刻刻回頭檢視是否符課程綱要中的學習素養,不為遠距教學而模糊孩子該有的學習任務。

「手擲飛機」以創意思考為架構,透過設計圖的繪製,引導學生適切操作手工具,並於課程中融入科技與社會相互影響所產生的價值,這是課程發展之初所抱持的理念。

「生活」是科技應用的現場,參與學生於課程中完成個別設計及製作可控制飛行器的學習任務,並透過現場及遠距與他人分享學習經驗,作品須經過室內風洞測試調整配重,順利完成教師指定之室外手擲飛行器飛行路線。

團隊教師群則因應跨校遠距教學發展,由大樹國中發展簡易風洞教具,除進行一次風洞測試實體共備外,其餘教學歷程發想及討論皆以遠距方式達成。手擲飛機課程之教學歷程區分為飛行原理篇、設計製作篇、風洞測試篇及室外飛行篇,每一篇章都以融入實務及社會價值的「教學提示」,即時教學與預錄影片的「學習範例」,大班級及各小組的「遠距觀察」,跨校際及跨師生的「適度分享」進行活動規劃。

「容錯」及「彈性」是大樹國中在發展科技教育遠距協同的教學思維,我們期待實際教學現場會發生的學習變數,遠距教學亦應真實呈現與保留,遠距跨校學習進度產生的學習進度落差,正如平日課程中教室內小組成員的學習差異,我們在遠距教學中會保留適切空白時段讓校際及校內間彼此交流;下課時間同儕間本應有的互動,我們也讓跨校交流在下課時段持續進行著,也許是透著鏡頭彼此做鬼臉,那也是他們的生活日常。

歡笑吧!孩子,當你們關注著屏幕上遠方那一端學習所展露的笑顏,老師們知道,善用科技的「共好」情懷已經在各位心中發芽。

三、桃源國中──遠距教學進入原民偏鄉

臺灣原住民約占總人口2.45%,其中又分為16族,桃源國中的學生主要為布農族(Bunun)和拉阿魯哇族(Hla’alua)。目前國內教育知識傳播仍以漢人文化為主流,一般民眾對於原住民文化的認識往往來自於書面、媒體和網路資訊等,很少有機會和各族原住民實際交流,更無法像閩南人和客家人一樣,從語言去辨別他們的族別。在網路世界中各種資訊唾手可得,但真假難辨,容易因媒體識讀的差異,造成誤解或是刻板印象。經由遠距課堂間的互動,老師能於課後引導學生跳出先入為主的框架,學習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我國的文化多元性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對市區的學生而言,日常學校生活就如同小社會。但對山區的孩子來說,因受限於地理位置,到高中後才開始學習和不同的族群相處。手機裡雖用著一樣的APP,看著相同的影視節目,但對於鮮少有機會去市區的學生而言,難以想像未來的高中生活。當進入高中就讀時,包括師生人數、同儕相處、校園規模和生活環境等,都與國中時相差甚鉅,部分學生會因適應不了文化衝擊而影響學習狀態。

經過這兩次課程的實施,我們看見跨校合作遠距教學克服了地域限制,使山區學生能夠和他校師生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動經驗。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各校學生對彼此的好奇,想和對方有近一步的認識與對話,所以他們更專注課堂,這是在平時不曾有過的神情。從就學以來只有族人同儕的原住民學生,透過小小的鏡頭加上數位大屏多認識了「遠距同學」、「遠距老師」和「遠距教室」,拓展了他們的眼界。盼未來能藉由遠距跨校教學活動,在國中階段便能豐富學生在文化差異上的理解與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多元人際關係的處理模式。

四、推廣全方位教育科技理念

因應全球數位轉型趨勢,教育數位化近幾年快速發展,ViewSonic率先推廣整合環境建置、師資培訓、課程設計的全方位教育科技理念,將科技真正落實教學現場,讓科技成為師生間的最佳橋樑。透過軟、硬體整合及完整的生態圈,提供實體、遠距、混合等複合情境的教學解決方案。

科技教育的推動透過動手實踐與設計思考的科技創新核心理念為基礎與ViewSonic以人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不謀而合,董事長暨執行長朱家良說:「操作型的遠距教育是最複雜的,如果我們能幫助科技領域課程以遠距的方式達到與實體一樣的效果,那就等同於解決大部分老師的問題了。」

朱家良也期許:「孩子是台灣未來的希望,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台灣的未來。讓科技成為教育的支點,只要孩子想學、老師想教,我們會和教育界一起努力,讓孩子與世界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在此次專案合作中,協助三所示範學校導入智慧互動電子白板與數位教育平台,充分發揮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的效益。



成果與效益:

一、創新遠距教學模式結合手作課程:以「太陽能車」、「夢想啟航-手擲飛機」為主題,三校學生可習得如何將遠距線上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實體動手做的作品,對於未來學生進行線上資料蒐集後的設計與創作,累積未來「自主做、用、想學習」的成功經驗。此創新示範課程亦開啟數位遠距教學應用在不同課程類型的無限可能,以造福更多師生。

二、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1、提升學習專注力:透過先進遠距教學模式增進課程樂趣,也大幅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提升學習意願。
2、強化學習動機與人文關懷:遠距教學提供學生不同學習經驗,學生可同時觀察本校及他校學生學習情形,透過作業交流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能適時關心對他校同儕學習狀況,強化學生理解遠距「共好」學習的人文情懷。
3、建立跨域學生合作學習模式:本次課程參與學生所具有特質、能力皆差異,透過跨區域不同教師提供教學素材,提供各校不同教學及學習資源,讓不同區域學生以行動建構與他校適切的合作學習模式。
4、交流潛在文化及生活經驗:來自閩南、平埔及原民區域的學校,透過遠距科技教育交流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不同學校學生對於同一問題的詮釋及解答所顯現的差異,能讓學生適切體認社會的多元性及價值觀。

三、促進老師之間合作交流與資源共享:老師們在進行跨校共備的過程中,有相互合作、討論的機會,也能依自身專長提供不同教學內容,不僅減輕老師備課壓力,也消弭偏鄉學校教師不足的問題。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教師跨校社群影響力
1、集結每位教師經驗與擅長項目,優化教學和提升學習成效。
2、分享各校教學資源,學校背景和學生特質的差異能使設計教學活動與應用設備時考量面向更周全。
3、採行動研究法進行實驗教學、檢核、回饋、修正,確認教學流程。透過示範分享讓合作方式可擴展至更多學校。

二、專案擴散性
1、成果發表記者會:台灣媒體報導109則(請見高師大新聞室),英文版新聞全球發布318則報導,全球觸及讀者數超過7億人次,報導及成果影片仍在網路持續擴散。
2、教師研習推廣示範實體課程同步遠距教學,供現場與線上教師互動交流,直播觀看人數672人次。
3、拍攝數位遠距教學紀錄影片分享共備及執行模式,展現教學成果。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