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北市民生國小民生之音跨域團隊

民生之音 「音」應之道


別小看孩子的力量!即使是國小學童,也能夠改變生活、校園與世界。為了降低噪音,人車喧囂、都會鬧區的民生國小,有14位小六學生,正悄悄展開一場「寧靜革命」。

台北市民生國小四位來自社會、自然、英語和電腦領域的老師,在一次研習活動中認識了Design For Change「改變世界的力量組織」(簡稱DFC),興起透過教育實踐去改變世界的念頭,於是他們在校內組織【民生國小DFC公益團隊】社團,招募具有熱忱、肯嘗試的六年級學生入社,賦予孩子任務,共同關懷環境議題,學習分析環境脈絡,以改善周遭環境為宗旨,進行一場正規課堂之外的小小公民行動。

DFC社團的成立宗旨是運用DFC四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進行一場改變周遭、改變世界的活動,為了改善校園噪音問題,老師們從感受、發想開始,引導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理心、創造力、行動力和自信心,願意勇於不斷嘗試,積極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

專案具體內容:

一、動機從-心出發,感受周遭環境
民生國小位於臺北市都會區,隔壁緊鄰長庚醫院、金融銀行,坐落於車水馬龍、寸土寸金的繁華地段,校園腹地狹小、師生人數眾多、生態不豐富,在這樣劣勢情境下,老師們思考著該如何培養學生環境教育之行動力與實踐心,他們想到教育部於國小環境教育訂定的五大主軸目標:
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2.環境概念知識內涵
3.環境倫理價值觀
4.環境行動技能
5.環境行動經驗。

並且,將環境教育實作教學歷程,搭配DFC四步驟「感受Feel→想像Imagine→實踐Do→分享Share」的教學模式,帶領孩子從感受發想開始,過程中引導孩子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能力,積極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同理心、自信心、創造力和行動力。

師生們一起訂下計劃,讓孩子從察覺環境中的問題開始,產生對環境的關懷心,主動探索環境相關知識並加以充實,從知識中形成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進而培養改變環境的行為技能,最終加以實踐,型塑為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

民國109年10月初,一群六年級學生從對生活周遭的環境產生覺知開始,一同探討民生國小的環境存在著哪些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後,將想法彙整,利用平板電腦將討論結果上傳到Seesaw平台,或用便利貼寫下討論的草稿,結果,同學們居然不約而同都寫下「噪音問題」,由此可見,在地狹人稠的民生國小,噪音汙染真是人人有感的環境問題!

在正式規劃行動方案之前,為了鼓舞學生,培養他們的實踐心與行動力,老師們請學生想像,「如果問題解決了,最美好的狀況會是怎麼樣?」,有些組員將美好想像用書寫的方式寫下來,有些善於繪圖的孩子則是用圖畫的來訴說,經過一系列的引導與討論,師生最終達成共識,以共同心願「享有寧靜的學習環境」來勾勒願景,以「減低民生國小的噪音」為目標,並以「『音』應之道」作為方案的名稱,研擬行動計劃,擔任小小公民行動家,將環境行動力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二、目的-低噪音高品質校園,你我一起來!
總目標設定為「減低民生國小內的噪音污染」:
1.了解噪音特性,包括噪音來源、種類、音頻與分貝對人體的影響。
2.學習操作噪音測量工具,並確實在校園進行監測。
3.了解校園噪音分布情形,繪製成「校園噪音地圖」。
4.以行動劇、入班宣導等方式,對校園師生做減噪音宣導。
5.持續追蹤學校師生對噪音的感受,評估方案之可行性。

三、行動方案-小小公民行動家
確立目標後,學生以討論方式來規劃行動步驟,大家腦力激盪,有好點子就寫便利貼,貼在黑板上互相觀摩交流,還以平板3M app掃描這些便利貼,清楚留下每一步腦力激盪的足跡。經過師生們來回不斷的溝通與澄清,『音』應之道的行動10個步驟如下:

1.學習噪音知識
同學們利用平板工具查詢噪音相關知識資料,帶到課堂與教師、組員們討論交流,並且學習自行整理這些資訊,了解噪音特性、分貝與頻率對人體的影響。

2.問卷調查街訪學生
開始蒐集校園學生對於噪音的看法,考量學生年級與身心特質,師生討論後決定將問卷調查對象鎖定在四、五、六年級,選取代表性較高的樣本,共計取樣四、五年級各1班、六年級2班,總共4班約90人。

大家從討論問卷題目開始,藉由便利貼和3M app記錄下每個人的點子,並做優缺點分析、修改題目。接著,再請專家老師評估初試問卷,按照老師們給的建議再做修正,將原本太過於開放性的問題聚斂成有選項的封閉式問題。而為了落實環保無紙化,他們還將問卷設於Google表單中,修正後的問卷初版請成員們利用平板先試做,全部討論修正後才終於定稿。

3.統計校園噪音爆點
正式問卷進行實測後,成員們利用Google表單的分析功能來分析問卷結果,統計校園噪音爆點,校園中「最吵鬧的地點」前三名分別是:「操場、活動中心及走廊」,主要噪音來源分別為尖叫、玩鬧、大聲聊天的聲音……等,他們將這些結果用來繪製之後的噪音地圖。

4.實測爆點噪音分貝
組員們想實際測量校園在下課時間的分貝數到底有多高,所以老師就事先下載「分貝計」app並測試,社團成員也開始學習如何測量。他們將校園爆點劃分為四個區域:「走廊、樓梯、教室、轉角」,成員們統一在第二節大下課時間,分別到這些地點實測分貝。另外,由於圖書館是個需要安靜的地方,所以也特地將圖書館前的走廊一併納入測量。

實測時,成員們兩兩一組,帶著噪音測量紀錄表去各區域實測。全體實測完畢後,再於聚會時共同檢視紀錄單結果,並利用電腦製作成長條圖,更方便分析討論。結果發現除了圖書館走廊、2號樓梯間外,其餘的四個地點的噪音分貝最大值都達到了120分貝以上。平均值較高的地方則是樓梯間和走廊轉角處,而圖書館、教室的噪音分貝平均值則較低。

5.繪製校園噪音地圖
為了要宣導「減少校園噪音」,師生們計畫將測得的分貝數值,轉化成一目瞭然的圖片,在學校的平面圖上標出分貝數過高的地點,繪製成淺顯易懂的「校園噪音地圖」,並張貼在校園顯眼處。

6.噪音入班宣導
各班分送「校園噪音地圖」,師生們也一起製作宣導海報,因此學到海報必須圖文並茂、清楚展現重點,大家利用早自修時間到各班,透過海報向學弟妹進行噪音相關知識的宣導,並搭配有獎徵答,提高他們聆聽的動機和參與度。

7.兒童朝會行動劇宣導
除了入班宣導,成員們也利用大型兒童朝會表演行動劇,推廣這次行動的理念──「減少校園噪音汙染」。其中,演出行動劇工程浩大,師生們從編劇開始討論,希望藉由生活化的劇情引發同學們的共鳴,在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彼此之間各有所長,有的人善於規劃編劇,有的善於演戲,也有成員善於美工製作道具……等,大家學習溝通磨合、各司其職。

劇本產出後,接著是開始彩排練習,每個成員幾乎都是初體驗,靠著老師的指導才知道,原來戲劇的演出需要注意咬字、走位、麥克風收音、借位……等技巧,是一場嶄新的體驗。在年底歲末的兒童朝會,DFC的行動劇正式登場,獲得滿堂彩,也期許這樣的宣導方式,能更快速、有效地發揚他們的理念。

8.噪音爆點動態宣導
團隊成員製作口號標語的告示牌,在調查後噪音最嚴重的時刻與地點,拿著告示牌進行動態巡視,並且向同學們宣導。

9.再測校園爆點分貝
在經過前面幾個步驟行動後,再次進行噪音爆點分貝的後測,檢視行動成效。

10.進行校園訪問
行動最後,他們邀請各年段同學進行訪問,請同學們分享對DFC社團的「防制噪音行動」有什麼感想。

四、成果分享-用愛傳遞力量
經過這些實際行動,社團成員們將之前所做的努力進行分享,期待透過心與心的交換,將影響力擴散出去。以下是他們所做的分享:

1.對親朋好友分享
將降低噪音行動與自己的師長、同學和家長口頭分享,帶他們了解我們所付出的努力。

2.對全校進行推廣分享
透過校園廣播方式,於週五晨光時間,學校固定的小主播「民生抱報」廣播活動,寫下行動的廣播稿,請小主播幫忙將DFC社團的行動宣傳給全校師生。

3.投稿國語日報分享
將行動轉成心得和報導,希望透過報章的傳播,讓這次行動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成果與效益:

經過為期半年的行動歷程,音應之道的成果與效益豐碩,以下分為「學生身心成長」與「校園與環境」兩層面說明:

一、對內-「學生身心成長」成果效益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有別於傳統教室型態,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課堂,學習用心感受周遭的生活情境,並自行發現、察覺影響,利用便利貼方式腦力激盪,形成想共同改善的環境問題,凝聚共識,確立目標。

2.環境概念與內涵
訂定目標之後,為了了解問題、構思解方,學生利用平板或電腦搜尋相關資料,並作歸納統整,大家用拼圖法互相交流討論的方式,有效地了解相關噪音知識。

3.環境行動經驗
學習與同儕溝通協調,分析利弊,磨合出共同的行動想法,一起擬定行動計畫,感受團隊合作力量大。

4.環境倫理價值觀
主動關懷周遭環境問題,體現人與環境密不可分,環境維護,人人有責。

5.環境行動技能
包含問卷設計、資料分析、實測噪音、進行宣導行動劇的編劇、道具製作、排練演戲,書面宣導、口語表達、調查訪問;過程中學習利用科技工具輔助,靈活運用各項app,例如3M蒐集記錄便利貼、Padlet進行留言及全體腦力激盪、以PollEverywhere標註板規劃校園噪音爆點施測細節、分貝計app進行校園分貝實測。

二、對外-「校園與環境」成果效益
1.凝聚低噪音共識,打造適合學習的高品質校園
經過師生討論願景後,可以發現團隊成員希望能藉由行動,讓全體學生水準提升,有共同維護低噪音校園品質的目標,凝聚全校師生的共識,校園音量品質需要靠大家的維護,一起打造幽靜、能認真學習、良好閱讀環境和考試的校園。

2.培養校園學生環境意識,共同維護校園生態
經過社團成員的宣導,讓校園同學們能更有環境意識,共同打造一個低噪音環境,讓生態能圍繞著師生,讓同學們懂得跟自然生態和諧共處,期待將民生打造成都市裡縈繞鳥語花香、伴著書香讀書聲的高品質校園。

三、學生心得回饋
一路走來,學生身心技能成長了,發覺到「自身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更學習到在衝突中,如何溝通與協調的技巧,這是一趟「自發、互動、共好」的成長之旅。

1.小曦:這個活動讓我非常的震驚,因為它打破了我原本既有的觀念與印象,我一直是完美主義者,我覺得很多事情只要靠著資質優良、學識淵博,一個人就能完成,但是這個行動讓我體會到,合作也非常的重要。

2.小彤:其實這個社團存在的意義非常重大,能夠改變的地方也很多,我想讓我自己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參加了這個社團,能夠大家一起合作,我覺得很幸福。

3.小熙:我交到了很多以前都不認識的朋友,可是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很困難的事情,像是上台演戲、寫小主播的草稿等等,都是有可能會造成同學間的吵架,但我覺得我們做的這一切很值得!

4.淳淳:在宣導時,有時會覺得尷尬或者毫無意義,可是事後想想,這個行動會使得我們生活環境更美好,就又覺得這是十分值得的!

滴水能穿石,微小的力量日積月累,也能帶來改變。這次行動讓師生體悟到:「人」能化解問題,團體合作的力量,能夠改變生活、校園與世界。以「『音』應之道」為名的公民行動,不只提出「因應噪音之道」,更讓人看見師生攜手走在寧靜革命的路上。


影響力與擴散性:

DFC社團透過以下方式,把這股行動熱忱傳播更寬更遠:
一、化理念為行動,學生主動出擊
結合學校例行活動,學生以行動展現所學。學生自編行動劇,在大型兒童朝會演出;學生自編文稿,在本校廣播節目「民生抱報」分享公民行動經驗;學生繕寫心得,投稿國語日報。

二、散播教育熱忱,與同儕們分享
排定將此創新活動經驗在學校備課日做分享,把教育熱忱向外散播給同儕老師。

三、走過留下足跡,統整教學檔案
把過程完整記錄成一本教學檔案,榮獲110年度臺北市國小教師創新教學檔案比賽特優,提供他校老師檢核複製,共邁永續之道。

四、校園跨足國際,通過DFC認證
本活動獲得DFC之國際認證,期許能走出臺灣,在世界產生漣漪。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