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小人1號 / 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

女孩日:全國女孩聯盟計畫


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在台灣教學現場一直是大魔王等級的關卡,從早年被跳過的健康教育第十四章,到現在開始試著開口談「性」,不只家長緊張,老師也時常被問到手足無措。

「月經是藍色的啊」、「男生就是要雞雞大,才是好男友」女孩們你一言我一語,還畫出「香蕉」的形狀。老師只好故作鎮定,先問:「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她們回答:「衛生棉廣告都是這樣演的」、「網路上都這樣說」。

目前在宜蘭南澳駐點的籿苗協會著重女孩的性教育,過去在高雄美濃和新竹尖石的經驗指出,偏鄉的重點不是資源稀少,而是孩子缺乏陪伴。現在資訊發達,孩子普遍早熟,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然而回頭看南澳小學,健康教育和體育是同一個老師,體育老師大多是男老師,關於女性的身體構造教學及性知識,都需要外部資源協助。

因此,籿苗協會透過本計畫,帶女孩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並建立人際交往與自我保護的觀念。


專案具體內容:

一、女孩日行動 讓偏鄉的孩子看見自己

陳子捷是大家口中的「扣扣老師」,也是籿苗協會的領頭人。2018年進入宜蘭縣大南澳地區的小學,帶領小學女生認識自己,在這之間不只看見孩子的好奇,也感受到老師的茫然。她指出,「有老師跟我們說,很多時候面對學生對『性』與『性徵』的好奇,不確定該怎樣給出適當的回應。」

學生不具名的小紙條中時常表達對性和青春期的問題,例如:不會使用衛生棉、國中畢業後就想結婚生子,無心探索自己的天賦與對未來的想像。這些女孩就這樣慢慢長大,僅是問一句:「你的優點是什麼?」就能讓她們因為想不到自己的優點而流下眼淚。

因此,籿苗協會展開陪伴偏鄉的孩子接觸多元教育,讓他們看見自己。發起「女孩日行動」,從身體構造開始,逐漸建立自我認同和人際界線,並進行師資培育,分享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

此外,從看見自己出發,進而擴展到認識家鄉。他們帶著蓬萊國小六年級學生蓋出一間有圖書室的多元學習空間:「小人一號」。三年過去,「小人一號」已是大南澳地區著名的兒童陪伴據點,固定開設「畫畫課」、「烘焙課」和「木工課」,邀請南澳在地的青年職人擔任老師,從小培育孩童的做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女孩聯盟 全台書屋大串聯

一台改造後的藝術廂型車行駛在濱海公路上,目的地是下一個書屋。這台車由金岳國小師生共同打造,是今年籿苗協會的行動工具。他們到各地推廣女孩日,和「新北三峽小草書屋」、「台東孩子的書屋」、「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及「花蓮練習曲」四個書屋合作,帶著堅強的師資團隊當第一線陪伴者,也啟動一場串聯全國的「女孩聯盟」。想要帶少女們認識自己與身邊的女性,看見女性的無限可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自主的態度。

事實上,在南澳地區得到初步成果後,籿苗協會便邀請更多人為地方教育出力。今年除了串聯台灣各地書屋,也找來新創團隊「小紅帽協會」和「雞湯來了」將生理期、性別教育、身體界線和人際溝通的教案,帶進大南澳地區的中小學,邀請校護和老師一起觀課。許多老師紛紛表示,沒想到可以用活動的方式貼近孩子,傳授過去覺得難以啟齒的性知識。他們願意讓學生繼續上這堂課,這讓籿苗協會吃了定心丸,決定複製此模式,推廣到其他地區。

三、站在現場 老師也必須學習成長

「如果我的學生被性侵了,我該怎麼辦?」、「少女在情緒高漲時不聽我講話時,我該怎麼辦?」

來到據點的孩子,多半在人生中承載許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在關懷據點第一線陪伴的老師固然有愛心和理想,也需要專業方法和技能,才能帶著孩子經歷每一天挑戰。少女聯盟根據狀況設計四至六堂課程,師培主軸分為「陪伴孩子的心法與方法」、「人際互動」、「身體與性別」和「傷害與保護」。目標是讓第一線陪伴的老師或輔導員增能成長,不會一味地在據點消耗自我、過度燃燒熱忱,進而提升據點陪伴的穩定度。

不僅如此,透過「真人圖書館」邀請百工百業的女性到場和少女對談,包含工作、家庭和教育,帶少女接觸日常生活之外的女性,探索不同領域的可能,作為思考未來發展的參考。課程安排雖以情感教育作為基礎,但也沒有忽視技能教育的重要,安排「繪畫」、「台詞練習」、「攝影」和「採訪」課程,藉此看見生命中的女性,並進行相關創作。

四、舉行大會師 建立支持網絡

籿苗協會預計在寒假舉行三天營隊的大會師,將各據點的女孩將齊聚一堂,分享九至十二月據點上課時創作的作品,一起上課、闖關,建立感情。鼓勵來自各地書屋的偏鄉少女們,透過活動認識和分享彼此,成為偏鄉少女聯盟。雖然活動結束後,大家會回到自己的家,但是每個人都知道,有一群來自不同地區卻處境相同的女孩會互相支持。

大會師也邀請各行各業的傑出女性作為講者,例如陪伴脆弱處境青少年的夢想騎士創辦人賴雷娜,期許女孩們對自己長出多元期許。讓他們知道,結合書屋和籿苗協會,有多方的力量在鼓勵他們,大家可以陪著彼此,一起好好長大!




成果與效益:

一、帶女孩從小正確認識自己,愛惜自己,建立健康的交友觀。
二、帶生活圈之外的女性和女孩交流,看見人生有多種選擇,對自己產生期待。
三、以在南澳地區建立的教育模組複製到全台,結合書屋的陪伴資源,精準對焦書屋服務的對象,有效且有系統的加乘陪伴效益。
四、為第一線陪伴的教師增能,穩定據點的陪伴資源。
五、建立來自不同地區卻有相似處境的台灣偏鄉少女的網絡,互相扶持成長。
六、服務全台5間書屋、200位少女、50位老師。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成立籿苗協會四年間,將多元教育資源帶往原鄉。進大南澳地區7間學校服務240名小孩、50位老師。邀請立賢基金會、查查創意和逆風劇團等,進到學校做設計思考、藝術療癒和情感教育等課程,累積本計畫雛形。

二、女孩日的模組已進到大南澳地區1間中學4間小學,包含南澳中學、金洋國小、蓬萊國小、澳花國小、南澳國小,服務50位國中少女、50位國小女孩。學校上完課後都願意繼續邀請相關師資到校,結合學校家庭教育活動和特色課程持續推展。

三、籿苗協會發揮兒少溝通與進校溝通專業,協助轉譯語言,讓每個大人都能把他的專業輸出給小孩,提供舞台給創新教育組織和青年一起滾動更多資源進鄉,讓大家看見教育困境同時也能發揮所長,共同努力。



相關連結:

免費木工、烘焙隊!「小人1號」盼用教育活化南澳產業
【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雜學校串連在地團隊,用教育為南澳、前草注入創新能量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