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雲林縣麥寮高級中學

「麥」向國際,翻轉東南亞


我們想寫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偏鄉走向國際的故事,這個故事命名為:「麥」向國際,翻轉東南亞。

我們來自麥寮高中,一所位處偏鄉的完全中學,文化資源相對都會地區顯然不足。約25%-30%的學生來自於新住民家庭,且鄰近六輕工業區,生活中常與東南亞移工相遇。雖然對在地學子來說,東南亞文化並不陌生,卻因為缺乏理解交流,時常產生刻板與偏見。

近年來,受到政府及企業資源挹注,學校硬體設備得到優化,然而文化刺激不足依然存在。我們明白文化工程並非一朝一夕,因此希望透過教育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使其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好奇心,選擇用說故事的方式上課,從在地出發、接軌國際,帶領他們認識在家鄉,翻轉對異國文化的偏見,學會尊重與包容,以多元開放的態度看世界。


專案具體內容: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建立一門以在地為根本的國際教育課程,是麥寮高中老師們的共識。但是團隊深知若課程設計只仰賴個人,即使效率很高,卻未必能永續發展。秉持永續理念,「翻轉東南亞」由社會領域教師組成社群進行課程共備,經過不斷修正,終於在109年度試行。

偏見的產生,常源自於單一向度的思考模式。因此,為了「扭轉偏見」,我們共設計八項主題,從「解構」東南亞偏見,「再建構」東南亞印象,進而「翻轉」對東南亞的負面印象,讓學生顛覆思考,建立多向度的國際關懷視野,並於學期末產出東南亞訪談報告。

一、STEP1:發現東南亞
作為整堂課的開胃菜單元,先帶領學生回顧對東南亞的印象,再進一步抽絲剝繭,深入文化核心。

1. 印象東南亞:引導學生檢視對東南亞的認知,勾勒初步印象。教師提供數據及媒材,了解學生對於東南亞的知識外,亦討論麥寮在地東南亞文化,分享與東南亞人事物接觸經驗。
2. 一日導遊:每組抽一個國家,扮演導遊介紹該國風土民情。學生必須根據依抽到的東南亞國家進行資料搜集,了解自然景觀、人文特色並規畫旅遊行程,以導遊角色向班上同學介紹值得推薦景點。透過課程活動,讓同學初步認識東南亞國家旅遊特色。扮演導遊的過程中,也能練習口語表達及行銷策略。

二、STEP2:偏見搜查線
目的在於解構學生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與偏見。重要的是在解構前,先讓同學面對自身刻板印象。

1. 生活中的刻板: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刻板印象,先從發散思考開始,列出各種不同主題的刻板印象,逐步進行聚焦與討論,針對單一主題,反思形成原因。
2. 刻板東南亞:根據上述基礎,聚焦關於東南亞的刻板印象,繪製成「東南亞刻板印象地圖」,探討刻板印象與偏見的形成原因。課程活動採循序漸進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透過分組集思廣益,聚焦學習重點。以分組報告方式,讓學生進行表達並聆聽他人想法,面對不同意見,翻轉既有的刻板印象。

三、STEP3:訪談基本功
進行訪談方法教學,在課堂上模擬訓練,讓同學初步學習如何進行訪談、掌握要領,並藉此整理所得資料。目的是在學期結束時,學生能以東南亞相關人士,包括新住民家長、移工或東南亞名人做為訪談對象,透過小組分工,完成深度訪談並完成報告。

四、STEP4:再現東南亞
主題分為「東南亞電影院」、「從電影看偏見」以及「媒體識讀」單元,透過媒體素材讓學生發現隱藏其中的刻板印象,並進行「解構」。

1. 東南亞電影院:讓學生看完相關電影後進行反思,觀察電影中對於東南亞的描繪,找出隱含偏見。同時思考電影所呈現的社會議題,進行交流討論與發表。
2. 媒體識讀:以新聞媒體中東南亞相關內容作為素材,讓學生思考隱藏的刻板印象外,亦觀察媒體報導呈現的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進而探討文化霸權對臺灣媒體的影響。

五、STEP5:重新認識東南亞
逐步解構既定的東南亞印象後,開始建構同學們對東南亞的新認知。透過所學過的各項經濟指標來判讀東南亞國家相關數據圖表,探討各項指標的意義。以「六頂思考帽」或「SWOT分析」作為工具,討論東南亞經濟發展狀況。

六、STEP6:移工人生
對移工而言,來臺灣主要目的是賺錢,但是臺灣的錢真那麼好賺嗎?在這個單元特別設計桌遊,讓學生扮演各項移工,加護工、工廠作業員和工地人員,換位思考感受移工來台的原因,以及工作上面臨的風險。進而重新思考移工議題與臺灣的移工政策。

七、STEP7:伊斯蘭在臺灣
伊斯蘭教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儘管在臺灣已有一定數量的穆斯林,但對多數同學而言,伊斯蘭教文化仍是陌生的。透過此主題介紹東南亞伊斯蘭文化,並探討在臺穆斯林的生活。

八、STEP8:感受東南亞
主題聚焦東南亞文化探索,分為「探究」、「節慶」與「體驗」三個單元:
1. 探究:帶領同學探討飲食文化及歷史文化遺址,認識更豐富的東南亞文化內涵。
2. 節慶:引導學生認識東南亞國家與臺灣「同中有異」的節慶活動。上學期適逢中秋節,以「月是故鄉圓」作為課程單元,探討東南亞中秋節文化;下學期課程單元則為「南洋端午粽飄香」,配合時節探討東南亞端午節文化。
3. 體驗:邀請外聘講師至課堂辦理美食講座或手作體驗,帶領學生動手做東南亞料理或手工藝,實際感受其文化特色。



成果與效益:

一、推動國際教育2.0
國際教育不再只是英語學習及歐美文化。以臺灣本土出發,認識在地東南亞文化,解構偏見、再建構印象,翻轉刻板認知。透過各課程主題,逐步建立多元文化思維。

二、辦理主題活動,讓課程更活潑
於校內舉辦東南亞國際教育週,舉辦各種活動,增進孩子對東南亞文化認識:
1. 東南亞刻板印象地圖展:
展示同學們於課堂上所繪製東南亞刻板印象地圖,展現學生創意。檢視作品的同時,亦進行反思,嘗試以多元包容角度看待異國文化。
2. 東南亞文化講座:
邀請外聘講師辦理東南亞文化講座,講述深度旅遊經歷或介紹自然與人文風情,讓同學們更進一步認識東南亞文化。
3. 寫信馬拉松─聲援東南亞良心犯:
每年年底,國際特赦組織會辦理「寫信馬拉松」活動,透過寫明信片聲援國際良心犯。配合課程,同學們亦撰寫明信片聲援東南亞良心犯,貫徹人權行動。
4. 東南亞午餐:
配合課程,學校廚房提供東南亞料理作為午餐,讓全校師生都能品嚐東南亞美食。

三、以行動表達國際關懷
以課程作為引導,期許孩子們將國際關懷與文化理解化為具體行動。不少學生以新住民家長作為訪談對象,部分新住民子女得以透過訪談與家長認真對話,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進一步理解父母的原鄉文化。亦有同學因此選擇東南亞相關大學科系就讀,希望更深度理解東南亞文化。


影響力與擴散性:

1. 本課程於109學年度試行,隔年正式施行,對象為麥寮高中高二普通班全體學生。迄今已有逾250位學子參與過此門課程,透過課程活動,培養其國際視野,並有部分同學因而選擇東南亞相關大學科系就讀。

2. 除校內課程施行外,109學年度亦曾至文華高中和嘉義女中進行課程分享,並參與國教署及天下文化辦理之教育領航高峰會,與教育現場之夥伴交流此課程,讓更多教育夥伴認識麥寮高中的翻轉東南亞課程。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