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機盛科技公司

救援型人形機器人開發專案


在各種科幻電影和動畫中,機器人常常擔任起搜救、偵測的角色,回到現實生活也將如此,在災區沒有人可以保證救難隊的平安,近期最經典案例就是2021年的402太魯閣列車事故,因車廂嚴重卡於隧道內,搜救前無法得知內部狀況,搜救人員必須攀爬進車廂以肉眼或徒手開挖找尋傷患。

將學習建構於生活情境中,所學技能成為生活的解決方案,是學習成就感的重要來源,加上在數位語言逐漸變成國際語言的趨勢之下,單純的程式設計課程往往枯燥,無法喚起學習動機,以機器人作為主題,導入程式、美學、操作甚至於維修技能,不僅添加學習樂趣、有揮灑創意的空間,救災機器人的開發具備社會意義,過程中還能自然引發學生設身處地關心生命和周遭環境的價值觀。


專案具體內容:

一、7項理念,機器人研發帶給孩子的優勢

1.不單只有程式
隨著AI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將越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產業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其中人形機器人被預估為最具有商業價值的未來產品。由於機器人學習已然成為世界趨勢,也有許多家長注意到未來人才的能力標準中,程式語言重要性不輸給英語。然而程式語言相對單調,若以機器人製做為目標,順理成章地帶入程式語言教學,以及程式邏輯、電子電路、機械結構、製圖、3D列印、設計加工流程等,課程不但變得活潑有趣,能擴展跨領域的學習經驗,學生還可以尋找不同專長的夥伴成為團隊,一起研發專屬的救援型人形機器人,往拯救世界的夢想前進。

2.樂趣點燃熱情
只要有機器人、車子和恐龍的地方就是小男孩的天堂,但如今人形機器人不再只是玩具,也可以是引發學習動機的絕佳程式邏輯教具。我們發現,透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能讓一台機器人作出俐落的行動,無論男女老少都能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和驚喜,這是驅動學習最強的催化劑,更在誘發學習一開始最需要的熱情。

3.熱情發展為興趣
熱情是完美的起步,然而要將激動的熱情轉變為熱衷的興趣才能持久。周杰倫十多歲能夠用鋼琴進行即興表演,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十多歲開始寫程式,可見青少年時期發展的興趣不可小覷,可能是把決定孩子一生發展與成就的關鍵鑰匙。我們藉著製做機器人的過程引發孩子的熱情、鼓勵發展成為興趣,讓他能勇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4.興趣驅動學習
建立在興趣之上,我們更渴望看見孩子樂在學習,且以積極的態度克服各種挑戰,而不是因為分數壓力而被迫吸收;因此興趣具有驅動學習的能量,也是最佳途徑。

5.學習產生能力
研究顯示10年後的職場中,有65%的職業目前尚不存在,是現代人想都想不到的職業,但我們知道未來是科技的世界,必須具備相關能力。近年來各界對AI機器人的依賴大幅增加,程式語言、邏輯等科技能力是必備的,人道關懷更加重要,因為這是AI機器人再怎麼升級都沒有辦法達到的精神,也是開發救援型人形機器人時希望傳遞與教導的信念。

6.比賽拓展眼界
沒有舞台看不出能力,孩子的潛能需要有戰場才能激發出來,因此課程期間,我們培養孩子擁有國際比賽的競爭力,並由國際競賽經驗豐富且屢創佳績的盧建邦老師帶隊,實際參加國內智慧機器人大賽以及日本ROBO-ONE機器人大賽(採自願參加)。競賽對手不再是隔壁同學,而是說著不同語言的各國菁英,藉此讓孩子見識國際賽事的水準,也拓展世界級的眼界,激發他們更上一層樓的心志。

7.經驗注入自信
在這個階段,孩子從一開始的熱情到有能力步入世界機器人大賽的最高殿堂,這一路走來點點滴滴、或高或低和面對困難的經驗,將成為一生無人可奪的寶藏,無論日後是否繼續機器人研發之路,甚至在不同專業領域上,自信都會由內而外的發散。

二、五大課程主軸

人類是上帝奇妙創造,要能比擬人類的精細動作、融合救難邏輯與功效的救援型人形機器人,包含了相當多層面的知能和技術,例如電子電路、機械結構、程式設計、AI檢測、實機測試…等方面,並且必須藉著耐心和堅毅,來回不斷的試錯和驗證以找到正確途徑,我們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讓每個孩子都能循序漸進地完成搜救型人形機器人,以任務導向在跨領域的學習中獲得豐富收穫。未來只要是機械開發相關領域都可以活用下列五大主軸知識,比如目前在市場上很熱門的無人車設計,即是這個領域的延伸。

1.電子電路
電子電路如同機器人的心臟血液。控制板、馬達和感應器的組裝,都需要學生藉由認識電路運作與熟悉度來完成。透過電子元件的增加和選用,讓機器人的救援功能更加完善,能及時達成任務。

2.機械結構
我們期望救援型人形機器人可以投入各種救災任務,但是不同類型的災情,需要有不同救援功能,因此學生必須活用知識,因應情況、學習調整,例如在需要搬運石塊、重物的地形上,會需要將機器人手部改成夾子,以利救援現場清除障礙。

帶學生參加比賽是我們專案中重要的一環,在各類型的賽事中,有著不同任務關卡需要我們的機器人去突破,比如手部要能夾物體、吊單槓以穿越困難的地形等…。一開始使用的初代機體不一定可以完成所有項目,同學們必須在規定內根據賽事做適度的改造,比如夾取物件到指定區域來說,除了改造手掌成為夾子拿取物件,也可做一個可以「拿住」物件的機械結構以完成要求。這個時候還會使用到學生電腦製圖、3D列表機、雷射切割器或其他數位工具的技能,將學生對機械結構的需求從數位素材,開發成實際的機體再加以測試。

3.程式設計
機器人要動起來除了上述兩項條件之外,還必須要寫程式來驅動機體,彼此缺一不可。學習程式設計需要先建立邏輯觀念,剛開始運用與一般所學截然不同的程式語言時,尚不熟悉同學們會不斷地遇到問題,必須透過一再的與同學、老師討論和激盪,找出最適解答。我們也會提供許多練習機會,培養並熟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彼此溝通的經驗。當學生的人際溝通越通暢、越能同理思考,就越知道如何寫出團隊想要的程式語言,使機器人做出期待中的動作。

4.AI學習
救援型人形機器人的開發需要注入AI人工智慧,讓機器人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仍可以進行救援工作。AI層面非常廣泛,以此專案來說,視覺辨識很重要,初期需要給予大量的圖片訓練出AI智慧模型,完成後再整合到機器人身上,讓它在行動時看到「人」或是「交通號誌」就能辨認出來,並且做出應對動作。

5.實機測試
當同學們根據課程或競賽關卡進行改造時,通常不會一次成功,總會遇到夾子做太小無法順利夾取要調整,或是訓練AI的視覺辨識取樣數不足導致機器人誤判…等,這都是在實機測試時一定會面臨的問題,需要經過討論、協作、改良,持續進步、突破難關才能達到任務的要求。一般大眾對機械開發往往有「獨來獨往」的印象,但其實學習機器人領域的過程非常需要主動詢問、團隊討論以及夥伴合作的特質,與夥伴共患難再一起得勝,整個歷程能獲得許多人際互動的寶貴體驗。

救援型人形機器人是項綜合技術的集合體,從5大特點我們可以連結到電子系、電機系、機械系、資工系、資管系甚至數學系。這些能力的養成可以從國小高年級開始,依照年紀增加學習的深度,並藉由參與各式競賽,大幅提升開發的能力且培養挫折忍耐力。當孩子具備了這些實作力和抗壓性,未來不管是求學或工作,相信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和卓越展現。



成果與效益:

一、機器人開發
今年4月,我們承襲了以往的設計經驗,開發了全新的人形機器人「齊格飛MKII」,它的穩定性和速度都超越以往,並且材料、零件有將近90%選用台灣製造的產品(MIT),期許它在接下來的國際賽事發光發熱,學生上台領獎可以驕傲的說:這是台灣之光!

我們也在書籍《人形機器人必學寶典-AI智能篇》中與威盛PIXETTO團隊合作,將他們的「視覺辨識板子」整合進我們開發的機器人上,再次透過合作將MIT人形機器人套件推廣至國內外,成為孩子的驕傲和榜樣。

二、全國專題競賽得獎
我們的學生以「救援人形機器人」主題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科群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專題組電機與電子群佳作。藉著教育部的肯定,也加深了學生朝這方向努力的決心和動力。過程中學生整合了不少感應器在機器人上,擴充了速度計等許多功能,讓機器人能夠正確能判定物體「倒地了」而非正常傾斜;另裝上光敏電阻,幫助機器人在暗處能自動開燈,增加救援的便利性。

三、ROBO-ONE國際賽事獲得專訪以及勇奪8強
日本ROBO-ONE競賽,2022年即將舉辦滿20年,可說是亞洲地區最大的人形機器人賽事。2013年時我們帶著學生拿下全國第二名的佳績,並獲得代表台灣到日本的參賽資格,從此幾乎每年我們都會去日本挑戰。2018年我們學生更成為全台首位獲邀「ROBO-ONE官方專訪」的榮譽,並在2020年的競賽中榮獲8強的卓越佳績。

四、成立團隊舉辦賽事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今年年初我們與其他機器人類的機構合作,共同成立IBRESC團隊,一起推廣人形機器人的活動。今年4/24於華夏科大舉辦「第一屆 IBRESC 國際人形機器人實體電子運動競賽」,第一次舉辦參加人數就高達200多位,出乎我們的意料,也可探見此產業的未來。比賽項目除了有最熱血的人形機器人操控對戰之外,也開創了全新的3對3任務賽,關卡有上、下樓梯、走獨木橋、投籃以及吊單槓。賽事裡模擬了災區的狀況,讓這些救援型人形機器人挑戰各種救災任務,藉此激發學生對機器人功能的想像,並朝大型救災型人形機器人的設計邁進。

「一個右勾拳,白忍者瞬間被擊倒,沒關係,站起來立即出招反攻,給對手還以顏色!」機器人對孩子擁有天生吸引力,競賽更成為他們目不轉睛的對象,此時,程式編寫不再只是程式,而是召喚術,可以讓機器人執行各種動作;機械零件也不再只是枯燥的材料,而是合併起來就有救援、舉重、對打功能的科技魔術,因此藉由機器人當媒介的學習,能讓孩子更有完成任務的鬥志,啟發學習的想像力。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多年下來,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努力漸漸被社會看見,無論是競賽奪名、教學理念、開發MIT機器人、演講展示,以及舉辦第一屆台灣機器人大賽等,從2016年起,陸續接受了蘋果日報、公共電視、壹電視、自立晚報、自由時報等媒體的採訪,有更多人知道人形機器人對教育的益處,願意投身關注此領域的未來。

二、藉著教育實作和學校社團,我們的機器人遍及國小、國中和高中。例如,日新國小、明湖國中、中和高中、板橋高中、能仁家商、清水中學、文化大學、長庚大學、元智大學和華夏科大;在學校中開設社團、特色課、多元選修等,甚至在大學端開設3學分的機器人課程。推廣至今,已有越來越多學校了解小小一台機器人,象徵了跨領域的科技學習和寬廣無限的未來。

三、我們把開發機器人的歷程、心得、國際交流的收穫整理成冊,出版了《人形機器人必學寶典-基礎篇(使用Arduino C與SIEGFRIED機器人)》,成為全台第一本人形機器人專書,內容包含硬體介紹、程式撰寫、機器人動作編輯等。目前也和學生正在撰寫《人形機器人必學寶典-機構篇》與《人形機器人必學寶典-AI智能篇》,將寶貴的經驗傳承下去,給予機器人開發市場逐漸熱絡的台灣,實際的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