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一、專案精神:針對孩子有興趣的事物設計課程,啟動學習
這個專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思維,改以「學習者為中心」仔細觀察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反應,擷取出能激起他們學習興趣的部分。我們觀察到,學生對於「十分鐘新聞分享」單元的回應意外熱烈,即使比較「硬」的題材,他們一樣聽得津津有味,還會針對不公平之處,誓言未來要努力做出改變。
於是我們發現,可以利用新世代學生對於公平正義、爭議性議題,具有高敏銳度與好議論的特性,以國際時事做為課程素材,推展他們有興趣的跨領域課程。經由閱讀相關新聞報導、主題書籍甚至電影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主題式探究,並輔以實作活動,如:新聞主題聯播、模擬聯合國、新聞肥皂箱、專題報導製作等,做為學習評量和成果,讓學生蛻變成為享受閱讀、能正確解讀新聞、面對殊異立場有自己的反思和批判力,最後能產出具備影響力的新聞報導行動,嘗試解決爭議問題。
二、專案內容執行與特色
1.課程設計的挑戰
● 以國際新聞為鑑:
以「小學生讀新聞」單元為專案起點,特別挑選國際時事與社會重大新聞議題,並且結果未定、具備不同立場的爭議性,引導學生對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全面而廣泛的討論。再透過「小記者寫新聞」、「小主播報新聞」、「小公民評新聞」及「小自媒發新聞」等四個教學單元,提供衝突、思辨、調整與融合的學習歷程,最終達到型塑『卓越價值』的目的。
● 以閱讀思考技法為鑰:
讓學生透過新聞議題,運用社會領域知識掌握議題的緣由與發展,繼而學習運用語文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結合閱讀策略與思考技法,再以媒體素養貫穿課程架構,讓學生學習理性解析爭議事件背景,歸納不同觀點,進而運用創意提出解方。
● 以實踐行動為成果:
課程內容的設計除了要能連結於生活時事,讓孩子有機會分享和應用之外,也強調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直接走入社區去發現和解決問題。課程實施五年下來的成果有:為偏鄉小學舉辦攝影展、為偏鄉畢業生募集畢旅基金、支持身障就業的採訪報導、專門為銀髮族特性而編整的『破解廣告陷阱』報刊等。
2.建立卓越視野,激發嚮往卓越之心
● 引用大師作品,奠定專家思維:
特別挑選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歷屆「普立茲新聞公共服務獎」作品為教學素材,原因在於此獎的「卓越」定義,必定包含新聞報導最核心的價值和要素,且具備追求社會公義、公民意識,學生在大量閱讀與研究的過程中,自然會內化,進而能以專家思維解讀新聞。
● 師生雙方共構卓越標準:
「普立茲任務GO!」最終目的在讓學生能產出具影響力與實踐力的卓越新聞,但何謂「卓越新聞」呢?這標準不是老師說了算,而是引導學生從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的作品中分析、與教師討論,一起作結定論,提升學生自我檢核與引導的能力,也將學習主控權更轉向學生,促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熱忱。
3.評量方式的創新
因應學生不同特質與專長,我在設計探究新聞主題的方式,以及成果發表的形式方面,區分動、靜態等不同選擇,例如,除了新聞專題評論、新聞主題探究等靜態方式,可以另選產製報刊、播報新聞等動態呈現。
從「小學生讀新聞」到「小自媒發新聞」共五個單元,我在單元中分別逐步賦予學生新聞解析、新聞倫理、報刊設計、新聞播報及新聞評論等能力,允許學生以自己想挑戰或最擅長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藉此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優勢面向。
成果與效益:
「普立茲任務GO!」是一堂沒有答案的社會課。以「新」聞議題做為教學素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當不再有既定課本和教學手冊,教師如何在海量的資訊裡挑選出適合學生的專題?如何並列多元觀點以刺激學生的思辨?對學生來說,打破尋找正確答案的慣性思考本身就是一項大挑戰。
雖然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課堂風景卻越來越精彩:曾經高舉「鄉民正義」的學生現在面對國際議題可以理性爬梳、侃侃而談;曾經視閱讀為LKK的滑世代,變成能享受在閱讀和新聞專題的探索之中;「本來覺得新聞是有點無聊的東西,但現在我愛上了閱讀」、「聽說有心人花20萬就可以買新聞,非常可惡,看新聞要很小心」、「以前吃海鮮只顧著吃,現在會知道背後外籍漁民的故事和辛苦,很值得我們去探索」,這些學生因專案學習而帶來的轉變,可分為兩個層面:
一、「看得見」的得獎成果
學生透過「普立茲任務GO!」跨領域的議題課程學習,不僅樂於閱報、討論國際新聞,面對爭議議題更能自主探究,以理性多元角度嘗試分析,成果也展現出獨立思辨與人文關懷,屢屢在新聞議題相關比賽中嶄露頭角,更被報社選為作品範例,實現從「知識的接收者」轉變為「知識的生產者與服務者」的課程目標。近五年學生得獎的紀錄如下:
1.連續五年參加國語日報【我是剪報高手】新聞專題製作比賽,累計榮獲全國特優4件,優選6件及佳作7件,探討涵蓋人權與民主自由等社會議題,如「沒有人是局外人」、「假新聞真記者」、「模仿納粹錯了嗎?」、「難民何去何從」等,展現出學生對議題脈絡的掌握能力,與人文批判的深刻思考。
2.參加台北市【我是小主播】比賽,製播的新聞主題如「小公民的大力量」、「為什麼毛老師進不了台北市校園?」等富含批判和反思,榮獲競賽優選;參與行政院農委會【幸福農業】全國剪報比賽,以「食物正義報你知」獲得佳作。
3.參加親子天下「新聞小偵探」素養學習競賽榮獲全國一獎及參獎。
4.學生的學習並未停在紙上談兵,近五年策劃多達10場關懷行動展現實踐力,不僅獲得台灣DFC × 瑪麗亞基金會【小學生公益行動】全國優選獎殊榮,亦獲得台北市【微夢想旅行】公益徵選特優。
二、「看不見」的學習效益
1. 隨著課程的推進,學生的閱讀週記也每每展現了獨立的思辨能力,眼界不再受限於環境和限有資訊,不論是身為虔誠基督徒對以巴衝突的反思,還是對身障與弱勢人權福利議題的探索在在顯示出學生確實透過課程涵養出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被各種巧設的立場所囿,讓我真實的看見了他們的成長和回饋。
2. 當學生面對家人時,也因著閱讀,有了換位思考的能力,孩子不再固執己見,可以針對分歧的觀念跟父母展開和平溝通。當父母有感於孩子心更遼闊、思想更深刻、分析更有理時,便會願意更多的反省和表達自己,甚至跟孩子一起讀報、討論時事、交換觀點,大幅增進親子關係,也凝聚了家人之間的情感與理解。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分享與推廣自己的教學理念與設計是肯定也是責任,因唯有「共好」,教育才會有希望。我嘗試推升教育共好的路徑如下:
1.積極參與課程設計競賽,藉由獲獎推升能見度:跨領域課程相繼獲得台北市教材設計比賽首獎、悅讀閱冠磐石獎、教育部教材教具設計比賽第二名及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等,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轉載於教育家部落格、翻轉教學網、聯合新聞網等熱門網站,搭配各地講座研習宣講有效加深擴散力。
2.課餘耕筆不輟,有效善用媒體傳播力:擔任國語日報專欄作家及教師研習講師,分享素養教學方案累計20多篇,接受教育電台「閃亮新台客」與親子天下「聊出思辨力」採訪,參與谷哥「新聞小偵探」免費媒體識讀教材設計,推展媒體素養學習。
二、「勇於分享自己的教案成果」是教師的責任之一,因此我在以下兩個方面多所著力,希望擴增專案影響力:
1.積極參與競賽,藉由獲獎推升專案能見度
「普立茲任務GO!」相繼獲得台北市教材設計比賽首獎、悅讀閱冠磐石獎、教育部教材教具設計比賽第二名。此案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轉載於教育家部落格、翻轉教學網、聯合新聞網等熱門網站,再搭配積極參與各地講座研習和宣講,有效加深加廣對社會的影響力。
2.課餘時間耕筆不輟,有效善用媒體傳播力
擔任國語日報專欄作家及教師研習講師,分享相關素養教學方案累計20多篇,並參與谷哥「新聞小偵探」免費媒體識讀教材設計。正因看見此專案顯著的成效、為孩子和社區帶來的改變,更加不遺餘力的在各式媒體平台中,推展媒體素養學習和深刻閱讀的重要性。
相關連結:
師鐸獎72得主 貢獻教育扭轉學生命運 用數位工具學會媒體素養─《新聞偵探隊》:教你識讀媒體,揪出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