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

台灣第一所藝術設計、人文思辨領域的 C School


「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由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於2017年成立,創辦人徐莉玲回憶讀文化美術系時,其他學生在籃球場旁喊:「美術系加油!沒出息加油!」時至今日,徐莉玲不僅是曾叱吒百貨界的風雲人物,國際知名品牌相繼以美學設計為趨勢,具藝術教育背景的人才在各領域中發揚光大、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創意擠身為首要能力之一,「這是台灣有機會力搏的未來」。

孩子生長於網路社群媒介興起的時代,面對多元的世界資訊,取得知識的方式須變為多元、體驗、深度、跨界與即時性,如何教孩子藉著智慧、情感、體驗、聯覺能力而創新成功,成為能運用「解決問題的藝術」於商界、政治、藝術娛樂、媒體、教育、家庭等各個領域的新趨勢將才是學學辦校的目的。


專案具體內容:

一、辦校精神:適性探索,培養新時代跨域創意人才

「每個孩子的人生際遇不同,將來可能會在各種行業間穿梭,我們必須學習放手讓孩子適性選擇,鼓勵他們往前走」,百工百業正在快速變動,學生面對的是人與機器競爭和協作的未來,教育再也無法給予正確答案,培養學生成為有能力快速跨域學習、整合橫向縱向職場的能力、具備機器無法取代的藝術美感、設計思考,以及具人文涵養的人才變得更為重要。

我們一改傳統課綱,刪掉國英數社自等在體制內高校的重要科目,課程單刀直入切向產業面,如藝術創作與策展、時尚藝術材質應用、財務分析與規劃、創業智財與法律知識、實際進入職場實習等。彌補長期以來台灣藝術相關從業人員只在單一知識系統中、限於單一領域的發展,期許孩子能成為有品格德行的創作研究者、創業整合者、鑑賞者、開拓經營者等,擁有不可限知的未來。

學學任聘師資具備彈性,隨著孩子的需求與產業趨勢變動,每學期參考全球產業趨勢和文化部推動的最新政策中文創產業發展法第三條,共15大文化創意產業之內容和範圍來定期更新課程內容,邀請有實戰經驗、創意滿滿並且懂得趨勢行銷的創業者業師,以啟發式教學培養思辨力,鼓勵無標準答案的原創思維,透過適性探索與跨界創新的學習,發展學生自我特色與天賦。

學生入學前會做性向測驗,我們會依照孩子最想上的課做補足,如果孩子愛動漫但目前沒有相關課程,我們便會增設動漫課,「一定要讓每個孩子上到他最愛的課程」,請孩子擔任課程小老師或小助教,更深建構他對此領域的學習和成就,此亦為推動「適性探索教育」的決心。

二、課綱設計:一周提供超過20種不同主題領域的課程,縝密落實多元跨域學習

1.跨科跨域:培力跨領域時代人才

「藝術設計人文—適性探索」課程為高一新生必修課,「藝術設計人文—專修發展」為高二、高三生的必選修,也開設「通識基礎能力」為高一到高三的必選修課程,三年開設近百門不同領域的課程、每周提供超過20堂不同主題的課程供學生接觸學習。除了基礎知能外,課程著重發展專案與創作,強調創作前的研究過程、觸及各領域的相關知識,例如「新媒體藝術」的程式科技運用、「精準思考表達」的社會學田調工作坊、「食驗設計」結合了策展及食物設計、「哲學與科學」都是強調跨科跨域的重要科目。

藝術設計系列課程皆採專題學習,如「環保時尚循環經濟」,練習研究方法並了解循環經濟模式後,讓學生發想實作獨一無二的循環經濟的產品,如:學生曾研究一款可循環、不造成地球負擔的食物。在「產品設計專修」進階課程中,我們和著重文化與可循環性的品牌「厝內TZULAï」以產學合作模式進行課程,讓學生真正理解從設計到製造,再到市場行銷的實務。透過商業案設計專題的學習,歷經「業主設計需求洽談」、「與設計師溝通業主需求」、「與工廠溝通設計圖」、「與業主進行設計提案」、「驗收工廠打樣」、「與業主設計師確認樣品細節及成本分析」完整專案流程,培養市場競爭力。

「品牌行銷專修」系列課程,結合在地商家,透過實際參訪學習運用品牌工具,分析產品優劣勢。同時以學學餐廳 (內湖科學園區的台灣料理餐廳)為對象,讓同學分析目前學校餐廳營運有哪些可進步的地方、目標顧客訪談、競爭者分析、如何操作並結合傳統和時下最新的行銷方式等,並於學期末與餐廳管理團隊正式提案。

「平面設計專修」系列課程,探討生活中值得改善的視覺設計,提出新的設計專案包含「改善公車站牌資訊提供不清楚與不便的問題」、「改善罐頭產品的包裝質感並達到清楚標示內容的包裝設計」等。「人文類哲學」課程亦屬專題學習,如從2021年2月三國家探測器登陸火星的事件探討太空探險、殖民火星、外星環境地球化的倫理問題。

2.跨年段:混齡合作,打造團隊溝通人才

打破年級藩籬,促成不同年齡的共識合作,尤其高二和高三學生有很多連結的機會,不僅混齡選修國文英文課,也一起籌辦迎新活動、組成期末成果展執行團隊帶領一年級布展。經過三年的歷練,每位學生皆至少參與籌辦 8 場展覽或相關活動經驗,擁有基礎策展和企劃、溝通能力,並透過這些策展和參與校園活動的過程,了解如何與跨專長背景、年齡的同學和業界人士合作。

3.跨文化:提升觀點,建構跨國視野與遠見

跨文化思維是藝術領域的重要觀點,我們將「台灣文化元素研究」、「台灣文化色彩及世界流行色彩」設為必修課程,同時研發探究國外的時尚、藝術、建築的「大師系列課程」,帶領學生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創生的人文與藝術作品的特色。其他各科也適時加入跨文化的理解與詮釋元素,例如在英文課中,探討緬甸政治議題、冷戰期間的西方歷史與次文化主題等。

4.跨組織:多元觸發,啟動聯覺感官能力

學學非常重視「校外觀展參訪」,每周五都會安排出訪,三年下來,每一位學生至少參訪超過70個年度指標性展覽及單位,例如新一代設計展、台北美術獎等,深入創作其境,使用自身感官第一手的接收各式各方創作者的能量和觀點,淬鍊成自己的思維。我們也舉辦「金馬紀錄片放映座談」、「福茂音樂人創作分享會」等,讓學生多接觸其他藝文工作者和相關專業組織,在問答中啟發不同思維,觸動更多創意。

5.學涯輔導:敢於不同,自信選擇未來

人們對於實驗教育機構大多存在「學生畢業後要去哪?」的不確定感,而學學即是為了拓展對藝術有興趣的孩子的職涯所設的教育機構,授課教師多為藝術家、設計師或專業職人,課程規劃包含分享工作環境和此職涯的生活型態。有別於傳統升學教育,徐莉玲鼓勵學生:「不同,就是最好的創作;相同,就是死路一條」對於未來,必須選擇能創造自己有所不同的道路。

因此我們從高一就設有興趣的探索課程,學生能逐漸理解各類藝術設計或人文工作的職涯。高二起進階為「專修發展課程」,針對特定領域,如服裝、電影、複媒創作、空間設計、哲學、表演、音樂等專業探索學習,並輔導學生累積作品、製作學習歷程。

高二下學期起至高三的自主時間,學生可提出「職場實習申請」,由校方協助媒合實習單位,簽署合約,保障學生權益。至今學生實習的單位包含策展、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公司等,另有雜誌社、電影公司、社群廣告公司、野鳥協會,有助學生實際瞭解職涯生態。

亦於每學期辦理「國內外升學說明會」、每學年辦理英美及歐洲大學介紹講座、學長姐升學傳承分享會,讓學生和家長掌握國內外大學升學的方式及需求,也帶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實際參訪各校系所實際建立升學概念。針對高二下之後的學生,更增設了每周1對1的升學諮詢輔導時間,讓同學可以針對各自情況尋求協助。



成果與效益:

一、突破傳統職涯的想像:未來型人才正在學學孕育孵化
我們致力於提供下一代對於自我人格發展和未來職涯探索有更多正向、跨域的想像及規劃。從2017年起,與超過70名來自藝術、設計、人文、建築、財務等專業領域業師團隊,共同研發近100門適合高中生的跨域適性探索課程,輔導超過上百名學生跳脫傳統定義之藝術家或設計師的職涯想像,不再限於繪畫技法與軟體技能的展現,以創意思維和豐富的美學眼界為基礎加以拓展,讓不擅長以技法展現天賦的孩子,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學生回饋:「在普通高中裡,教師跟我的關係好像只限於教室,在這裡即使遇到難題老師也會用平等的態度跟我們討論,像朋友那樣,讓我覺得有被瞭解的感受」、「學校的自由度更讓我意識到責任,當沒有人督促我做什麼事的時候,我的決定就會是出於對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了」,「因為同學都是喜歡藝術的人、有共同目標,當身邊的人一直前進,自己就不敢怠惰,會更勇於超越」。

二、適性發展成果 / 畢業生回饋
從2017招收第一屆學生開始,我們從每年的畢業展中觀察到,畢業生透過經年累月的跨域學習和啟發,從原本被動和徬徨的學習態度,變得更樂於學習也習慣接觸不熟悉的知識領域,並擅長與不同專長的同儕協作,共創出令人意外的精彩作品。

例如2020畢業生蔚衍旻,畢業後進入法國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Mode就讀,擅長服裝設計,在製作畢展作品時,主動請益北藝大兼任教授劉辰岫,學習從未接觸的電腦程式和新媒體藝術,並利用光學的物理反應,在展覽空間裡折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幻象,在高中階段即打造出令人驚豔的「沉浸式體驗」藝術創作。衍旻表示和同學在研究專案的過程,偶有犯錯或撞牆期,但在學學的跨域學習環境,學生有機會時時檢視自身內在的心理狀態,並勇於挑戰不熟悉的知識領域。

今年畢業生特殊選才錄取成大不分系的李薇,也表示:「高中兩年多來的探索與學習,不論是文字、設計、表演或影像創作,我發現透過跨域專長的創造力,對他人或社會產生影響力是我的熱情所在。」

三、親子關係的黏著劑
學學迄今已有四屆畢業生,透過蒐集家長座談會的回饋,幾乎全數畢業生家長皆高度認可學校跨域適性的創新教學,創辦人徐莉玲分享,「家長會的時候,大家會彼此擁抱,甚至流著淚說孩子變快樂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好了。」考上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的2019畢業生陸凱澤的母親於畢業典禮的節錄致詞:「感謝學學,你們無私的付出與關懷,遠超過一個老師能做的,孩子們領受到的不只知識技藝,更是生命的禮物!優秀團隊帶給家長及孩子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視。」

四、業師群成為業界與教育界的橋樑
台灣厲害的創業者很多、想傳承學子的心願也強,但往往沒有接觸教育的管道和機會。如今藉著在學學教書,第一線與孩子相處、瞭解青少年心聲、投身教育現狀,皆使這些年輕有為、有產業影響力的創業者對教育更有感覺,漸漸也在他們心中燃起一股對台灣下一代教育的使命感和方向感,並為此忠心努力。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2020年,學學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學生亦在國內外各大競賽屢獲佳績,成為學學成就的最佳見證者。

二、學學作為以人文及藝術設計為核心的實驗教育機構,深耕領域多年,連結許多資源,開辦至今每年皆許多相關單位和藝術家參訪學學並針對跨域創新教學進行深度交流,增進此專案的國際影響力和能見度:

1.2019.08.23 泰國教育署官員參訪交流
2.2019.09.12 法國裝置藝術大師Daniel Buren參訪
3.2019.10.31 瑞士Leysin American School創辦人參訪
4.2019.11.08 中國愛瑪仕負責人來訪
5.2020.08.06 擔任教育部境外臺校教師返臺研習課程籌辦,教育長擔任講師
6.2021.02.02 獲台北市教育局評選創新課程獎勵計畫成效卓著

三、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歷年來的累積和努力也成為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再發揚光大的基石,例如當年基金會的色彩教育,累計參與817校逾5.2萬人次,這些活動經驗和接觸對象如今全部成為學學實驗教育機構能夠再以色彩教育跟社會對話的基礎、深耕的土壤,以致辦校理念能更順利在台推動運作,彼此力量相輔相成,優化了學校的影響力和擴散性。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