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黃伶莉 / 新竹縣成功國中教師

CREATE—teaching methods to get 3C


課堂上,學生們圍在番茄種植盒的旁邊,有人拿筆記下它每日的生長情形,「澆水過多,明天不澆水……」、「多了兩片葉子!」,也有人忙著對它說情話,「番茄啊番茄,你趕快長大讓我吃吧!」直白的文字加上創意的插圖,儘管同學們寫的番茄成長日記讓人啼笑皆非,不過這也正是老師的用意,希望藉由讓學生種植、照顧番茄,從它的成長中觀察生命的共通性及定義。

妙的還不只是這樣,為了讓大家了解生命的運作,老師甚至商請豬肉攤先生協助,讓學生進行生物體近距離觀察,像是豬心、豬肺、豬腦、豬的消化器官……,最後再帶領學生以感恩的心,謝謝豬大體老師的犧牲奉獻,期望孩子能在做中學之外,更能懂得生命的倫理與對生命的基本尊重。

不管是種植物或觀察動物,黃伶莉老師的生物課最希望帶給學生的,就是「生活處處是題材」的理念,期望孩子們能從生活中著手、在生活中體驗、於生活中學習。為此她在課程中置入觀察與體驗生活的元素,設計「『CREATE』teaching methods」,希望以融入生活經驗的教學策略作為基礎來活化學生思考。


專案具體內容:

一、「『CREATE』teaching methods」教案的具體內容
1.Combin:結合生活經驗
以結合生活經驗為教學概念基石出發,設計課程時考慮與生活連結比較能讓學生有感(Touchful)。將學生生活中的舊經驗與新知識做結合,學習即在生活中。

2.Rearrange:重新編排課程
不從課本照本宣科的填鴨,而是重新編排課程順序與內容,讓學生可以更有脈絡的學習、並調整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概念順序。

3.Eliminate:消除迷思概念
從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分享表達中發現他們的迷思概念,老師及(即)時的意識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後,利用課程設計與實驗進行,幫助學生消除一些迷思概念。

4.Adapt:接受建立概念
透過課程活動設計的鋪陳和引導,幫助學生接受及建立概念,並讓學生接受適應並練習精熟。

5.Try another use:嘗試其他作法
依據不同學生的程度來調整或嘗試其他作法,時時提醒自己教學時注意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不是要求「EQUALITY」,而是如何幫助孩子達到教學的「Equity」(help every student has what they need to succeed.),期許自己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協助。

6.Extend:延伸所學概念
延伸更多相關課程,將所學知識延伸和應用是學習的更高境界,希望幫助學生學習的不單只是文字知識面的記憶,更是學生能將所學應用,成為自己一輩子能帶著走的能力。因此課程重點是引入社區資源,並帶著孩子走出校園,試著用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其他人、回饋社會,珍惜生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所有的課程進行皆會穿插分組合作學習策略,佐以探究教學的設計,透過同儕間的分享及合作發表,鼓勵孩子發揮各自的優點,學習自己較欠缺的部份;而老師透過引導思考及課程設計,引發學生組織統整及主動學習,在口語表達的體驗與訓練中,將知識內化;最後以多元的評量方式,像是學習單、問答、分組報告及賓果遊戲,來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

不同於以往課本食譜式的實驗教學,老師運用更多的探究模式,讓學生有機會將學習延伸,在正式課程外再結合社區資源(像是學校附近大學實驗室、學校前的超市、家鄉滯銷水果的果農拜訪,甚至帶著學生關懷家鄉瀕臨絕種的原生種食蟲植物黃花狸藻),除了在正式課程外,也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探究實驗中加深加廣,讓學習可以更加有意義。

藉由各個鋪陳前置之探究問題提供,學生更能習得科學研究並解決生活問題之能力。活化課本課程,將知識內容轉化成生活題材,將課程轉化成為可以讓每位老師帶著走的教材,幫助孩子透過體驗與親自操作進而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成為自己成長的養份。

二、課程具體內容

1.酵素特性課程(結合閱讀課+自然課+健教課合科教學此單元課程)
先由國文老師進行科普閱讀,讓學生認識酵素發現的科學史,再由自然老師透過酵素課程的實驗設計(鳳梨+牛奶撞出好滋味),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果中的酵素確實存在、感受酵素這物質神奇的作用,以及介紹酵素的作用特性(知識面),後再由健教老師帶入酵素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鳳梨醃製肉片),與了解食安問題(嫩精事件)。

有鑑於在教書多年中發現,許多學生較難想像「酵素」是什麼東西,除了套用跨領域課程,結合相關科目,將自然課『酵素作用特性』透過科普閱讀,帶著學生了解基本知識外,並利用實驗將抽象概念具體化,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應用到生活中。

特色課程延伸:帶著學生將課本中食譜式的實驗,利用探究方式延伸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科學方法,再次透過討論,做更完整的實驗設計,其中再針對有興趣的學生,將問題發展成專題研究,或做一系列的科展實驗方式,來指導及協助學生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之另類學習。

延伸實驗作品:影響唾液酵素作用因子的探討、影響蒸散作用實驗因子的探討、影響呼吸運動發生的探究活動、真菌界與人類生活之探究,所有活動皆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出發,延伸概念並引導學生加深加廣的應用,以科學方法解決問題。

2.海洋教育實施
走出校園,以關懷環境為主軸出發,發展不同層面的課程,希望孩子能愛台灣這片土地,進而有多一份感念的心來保護地球。台灣為四面環海之海島型國家,但部份人的觀念對於海洋都是深不可測、可怕無情,甚至是避而遠之。有鑒於此,教育孩子懂海、親海與愛海之海洋教育,在現今更為需要。因此設計與課程相關,且不流於只是華麗形式的課程,讓每位老師容易上手,且在他們的課程中加入一些元素,即能給予學生有大大的收獲。

3.生命教育實施
從期初生物課開始進行時,帶領學生分組親手種下番茄種子,利用手邊廢棄容器製作,各組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由種子開始種植,每天記錄番茄生長並寫下成長日記,在番茄的成長過程中可以帶入課本的知識內容,如了解生命現象、植物莖向光性、背地姓現象、植物的有性生殖……等概念,讓學生有機會可以體悟課本中提到有關生命的表現。

4.結合社區資源學習及環境教育實施
帶著學生真正踏出第一步,關懷我們的家鄉,以新竹縣農產品柑橘為主題,進行一系列人文走踏關懷,及結合社區資源深入了解果農的生活,及關心現行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除了在柑橘(低價海梨柑)此水果的相關實驗外,也帶著孩子將課程所學之生物化學知識,帶入解決問題之真正活用。除此之外更針對柑橘常見的青黴菌(課本中『真菌』單元的應用),商請清華大學真菌實驗室李清福教授合作指導,並由大學端協助延伸課程,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微生物之奧妙。

另外,透過荒野課程的介紹,帶著學生關懷在新竹縣北埔山上一處湖泊,並與新竹縣農業處副處長傅琦溦合作,邀請專業的水質環保人員協助,一起做一系列為期四年的保護瀕臨絕種的黃花狸藻實驗。在過程中,不論是老師、家長和學生,大家一起為這個環境努力、一起學習共好的感覺真的好棒、好溫馨,相信這份回憶與感動一定會深植彼此的心中,學生也必能將這過程中實驗的精神與態度包裹在腦海裡,成為他們人生旅途中的養份,需要時經過轉化,成為不容忽視的能量。

5.家樂福(頂好)小超市是我們學習的好鄰居
自己設計生活化課程,透過在學校正對面的超市,讓學生另類開心幸福的學習生物課中『五界』分類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藉由此次的超市造訪,讓學生用不一樣的觀點來重視他們日常中很平常採買的物品,除了製造日期外也能將所學應用在判別原料來源。知道了生物間的相互關係後,更能尊重各種生命的重要性。



成果與效益:

在實施成效上,老師考慮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因素,兼顧學生異質性設計課程、多元發展學生之認知、情意、技能目標之學習。透過多元評量,例如學習單、活動發表、知識賓果遊戲、概念前後測、紙筆測驗、課間問答……等方式,皆可顯示先引起學生興趣之後所表現出的學習欲望與喜愛。

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渴望學習的眼神,這就是所謂的有一種比努力更可怕的學習力量『樂在其中』。Learning is really occurring in the class.

一、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能力通過率分析,學生在自然科,尤其生物學科能力上的表現,普遍高於全縣,甚至是全國成就表現。

二、學生學習單表現、學生回饋卡片及任課班級學生自發在聯絡簿上與班導分享上生物課收穫及上課情形相片…等,皆能感受到孩子能接收到老師所要傳達給他們的能量,This is so called『The Power of Love』

三、世界上有種很難騙人的現象─『表情』,課堂上能看到孩子『認真的眼神』、『滿足的笑容』,學習才能發生,運用「CREATE」teaching methods來達到3C(Catch Heart捕抓到學生學習的心、Cange mind改變並引導學生想法、Cherish life學生因此能學習珍惜生命)之學習成效。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在校內領域會議分享課程設計與成果

二、於嘉義大學、二重國中、台中明德中學分享教學課程

三、擔任夢N自然科講師於苗栗場、南投場分享

四、Science Flipper共備分享

五、全國中小學探究課程期末大會分享設計課程

六、JSP(Junior Science Party)帶學生分享專題實驗交流

七、IDEA協作教學課程實作設計(台師大課程分享)

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中教師有效教學深耕推廣計畫優良教案甄選比賽教學計畫(教案)設計特色(摘要)

九、結合社區資源(大學技術設備資源),並推廣在地農業,讓教育的發生更加有意義。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1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